当前位置:首页>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17-04-02
编辑推荐

  ★**次从情报战争角度解读大清帝国溃败始末的历史力作,西方媒体残存一个多世纪的珍贵史料及图片首次在华曝光,100年后,再来看西方媒体对晚清的观察与报道,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次从情报战争角度阐述清朝败亡原因:
    传奇清宫绝密情报神秘泄漏,西方列强的007们潜伏待命,危机四伏,谍影重重,一场致命的信息战在晚清上演……
  ★**次全面解读19世纪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
  闽粤海盗、三合会与秘密会社;林则徐写给英国女王的书信引争议;西方人为什么出卖太平天国?李鸿章不懂海军?甲午战争败在失去战略制高点;康有为出卖光绪帝?……
  ★**次全面解读海外华人及政治组织的生存状况;
    唐人街华人的真实生活;海外保皇会的图存之道;孙中山在伦登的遭遇以及他的救国方略……
  作者借着搜集的珍藏了100多年的西方史料和照片,悉心挖掘出一段别样的晚清历史:清廷信息系统如此闭塞不通,像一个铁锁牢笼,而列强的情报触角已悄悄潜入……
    此书全面再现了自乾隆末期开始,西方国家如何基于对东方巨龙的研究渗透,依托在清国经营的庞大情报网络,运用经济、军事及外交等手段不断蚕食清国防线的真实图景,深入剖析了专制独裁的清国政府如何因“闭关锁国”的天朝心理、“欺上瞒下”的官场文化而不断决策失误,*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历史悲剧,读来令人不胜唏嘘。
    这些珍贵的西方史料犹如一个个生动的镜头。从镜头里还原出的晚清那些残留的回忆,是烟?是雨?是凄迷?……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汇集西方媒体长达100多年的珍贵报道和图片,并以之与《清实录》、《钦定大清会典》等原始中文史料互相印证,为您讲述了一个东方王朝由盛而衰直至败亡的详细真相。     作者立意新颖,全面再现了自乾隆末期开始,西方国家如何基于对东方巨龙的研究渗透,依托在清国经营的庞大情报网络,运用经济、军事及外交等手段不断蚕食清国防线的真实图景,深入剖析了专制独裁的清国政府如何因“闭关锁国”的天朝心理、“欺上瞒下”的官场文化而不断决策失误,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历史悲剧,读来令人不胜唏嘘。

作者简介

易强,1970年代生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当过记者和编辑,现致力于中西方历史研究,著述有《蒙古帝国》等作品。

目  录
第一篇 窥伺天朝  
 “狮子号”和“豺狼号”万里探路
 马嘎尔尼出使中国,鸡同鸭讲
 双城记:情报的触角从利物浦伸到广州
 史上最强的跨国黑社会: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张!
 间谍无处不在!
第二篇 破门而入
 海王星事件
 海盗横行
 焦急的葡萄牙人
 澳门危机摇晃了中国
第三篇 情报战争
 亲身洞察夷情很丢脸!
 连坐之罪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历史链影响未来
凌沧洲(著名作家,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
100年前,满清帝国之崩溃,确实是内外合力的作用。一头庞大的怪物倒下,总会激起尘埃,并且伴随着后续震荡。
历史上总不乏预言家,比如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19世纪中叶就预言,不出50年,帝国将抽心溃烂。溃烂乃至溃败既不是改良派也不是革命派造成的,仅仅是满清帝国摇摇欲坠,革命党人推了最后一把,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枪声为这垂死的帝国压上最后的稻草。
今天的中国,人们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但是辛亥革命的追求和梦想究竟实现了多少,有几人发问?今天的学界,据说遗憾晚清立宪未成的声调渐成主流。而在我看来,立宪未成固然可惜,但满清帝国确实没有立宪的土壤,即使当时勉强君主立宪成功,中国也未必不在20世纪的中期像伊朗和阿富汗一样干掉君主,何况正如赵烈文等人的说法:“本朝开国太过残暴血腥”。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我们已经了解并且已经告诉全世界,北京是多么的脆弱……从曾格林沁抓住手握休战旗帜来到他面前的欧洲人开始,埃尔金勋爵抛开了所有谨慎的政策,立即采取了迅速而有力的行动。
――《泰晤士报》

这个帝国的政治分裂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阶层。各个省份已经建立其自己的习俗,或者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或方言,使19个省中的每一个都不仅特点鲜明,而且彼此敌对。此外,每个省都由一位几乎独立于北京的总督管理……不可能让这些敌对的人们相信他们有任何共同的事业,也不可能通过让他们为任何共同的目的而奋斗来动员他们。
――美国特使薛斐尔

这里的大多数人确信,中国正在经历她命运中的一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远东的整个命运取决于她应对危机的结果……
――《每日电讯报》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狮子号”和“豺狼号”万里探路
  
  1792年9月21日,星期五,英国外交家、爱尔兰新晋贵族马嘎尔尼勋爵登上配有64门火炮的“狮子号”战舰,率领着一艘东印度公司的大商船“印度号”及一艘双桅后勤船“豺狼号”,离开大不列颠岛南部港口、英国皇家海军后勤补给基地朴次茅斯,前往中国。
  受英国国王乔治三世[1]的委派,马嘎尔尼要实现的使命是,让英国与中国建立平等而正常的外交关系,帮助当时只限于在广州通商的英国商人争取在宁波、舟山、天津等其他港口交易通商的权利。
  陪同这位勋爵出使中国的,是一个由政治家、商人、军官、传教士、艺术家和学者组成的上百人的庞大使团,其中包括著名的霸菱银行的创始人弗朗西斯?霸菱[2]——他的儿子将在鸦片战争期间(1839-1841年)担任英国财政大臣,以及马嘎尔尼的秘书、东方学家、使团副使乔治?斯汤顿爵士和他年仅11岁的儿子、未来汉学家斯汤顿[3],甚至还包括3名中国人。如果算上船员及服务人员等,整个船队的成员超过600人。
  这个使团的规模及人员构成情况,足以让我们作出这样一个判断,即英国人对这次出使抱有极大希望。
  对于这个漂洋万里而来的使团,中国的态度一开始就颇为重视。英国伦敦出版的《绅士杂志》在1793年第二期刊登的一篇文章写道:
  
  1793年3月,“印度号”、“狮子号”及其后勤补给船只进入巽他海峡[4]……他们并不想立即驶向中国沿海,而是打算等到季风来临时起航。因此,他们要6月20日之后才能抵达中国。
  
  在巽他海峡,马嘎尔尼勋爵从一艘准备返回中国的船只那里得到一条让他十分满意的消息,即中国的皇帝对这个使团的到来感到很高兴,并且已经命令中国北部各港口的官员仔细留意这支舰队,向他们提供一切必需品,引导勋爵及其扈从去北京。
  马嘎尔尼得到的消息是准确的。
显示全部信息
书摘插画
插图
显示全部信息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