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得见的中国史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看得见的中国史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17-04-14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独特的编排体例。比历史教科书更为翔实,但没有历史教科书的枯燥乏味。比市面上的历史通俗读物专业,但没有专业历史读物的深奥难懂。一套能真实了解中国历史实际的历史通俗读物。

▲ 通俗流畅的文字内容。由历史专业的学者撰写稿件,以流畅通俗的语言讲述中国历史特色的一面。即使涉及专业性的知识,依然能够以通俗的话语娓娓道来。

▲ 独一无二的图片资源。本书中插配的图片,是近年来少有的囊括了海内外各大博物馆中国文物珍品的一部彩图版历史书,高清晰的文物图片以及细节展示,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历史观感。

▲ 合理的开本选择。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装帧风格,细腻的纸张,环保绿色印刷,为读者带来别样的阅读体验。

▲ 全书不拘泥于传统的历史分段模式,独辟蹊径,故而隋与五代散见于南北朝与唐宋之际,清分前后两册,以彰显历史之别样风貌。

 
内容简介

《看得见的中国史》系列丛书共14册,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迄清朝灭亡。着眼于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璀璨的文化和文明结晶,以独特的视角全面深入阐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揭示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传承中华民族根本的精神基因,弘扬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紧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与“魂”。历史遗留的工具、器具、用品、用具、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代工程和城池等是历史的见证,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中国历史才能被真实的看见。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内各大型博物馆以及英国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文物精品图片和文字内容完美结合,向读者多维展示中华历史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再现中华民族“天人协和、穷极造化”的无穷创造力和智慧结晶。

《看得见的中国史》,一部真正能了解中国历史的历史通俗读物!

作者简介

童超,1938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浙江绍兴。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64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2016年9月病逝于北京。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系主任,以及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秦文研究会会长等职,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期刊审读专家。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表彰"为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荣誉证书。撰写或合著的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中国古代军制史》、《中国军事制度史·后勤制度卷》、《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以及“中国大历史”(系列丛书)《看得见的中国史》等。

目  录
卷一:华夏之初
第一章、追寻祖先的足迹
第二章、多源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第三章、走进神秘的原始社会
第四章、原始宗教的发轫与兴盛
第五章、不朽的史前艺术
第六章、神话传说时代
历史探微
卷二:商
第一章、玄鸟后裔
第二章、五易都城
第三章、商世盛衰
第四章、甲骨文背后的商代社会
第五章、灿烂的青铜文化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雪峰皑皑,群山巍峨,河川蜿蜒,平原辽阔,大自然的恩赐,让中华民族拥有无与伦比的大好河山。在这片沃土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明。
考古发现的200余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经证实,华夏的先民在这片沃土上早已展现出自己的风姿,虽如星星之火,却是划破文明长夜的璀璨光芒。仰韶、龙山、红山、良渚……向人们揭示着中华大地新石器时代的辉煌,玉器、陶器、石器等在先民的手中散发出宗教之光、科技之光、艺术之光,奠定了华夏文明蓬勃发展的始基。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尧禅舜让,禹封启继,划时代的变革将神话和现实悄然撕裂,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此拉开帷幕。二里头展露了夏王朝的冰山一角,殷墟揭开了商王朝的神秘面纱,片片甲骨记载着一个王朝的历史,尊尊鼎彝昭示着一个王朝的变迁。武王伐纣,封建以为藩篱;周公制礼,教化以为根本。平王东迁,五霸的更迭成为时代标志。三家分晋,七雄的霸业在铁血中诞生。这是一个战乱仍频的时代,这更是一个中华文明喷薄而出的时代。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寻夏之旅(看得见的中国史·华夏之初)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境内洛水南岸的二里头村南。遗址以二里头村为中心,其范围包括洛水以南的四角楼村、北许村和喂羊庄之间,东西约有2.5千米,南北约有1.5千米,总面积约4平方千米。遗址依山临水,东阻成皋,西挡崤函,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十分险要。古人有云:“建都设邦,皆凭险阻。”又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在广川之上。”二里头遗址两者兼而有之,在当时具有得天独厚的建都优势。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著名历史学家徐旭生先生功不可没。他首先从文献资料来估计夏氏族活动的主要区域。他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先秦史书中关于夏代并包含地名的史料大约有80多条,其中有30多条是关于夏后氏都邑的记载。然后,在研究这些地名的基础上,他认为有两个地区应该特别注意:第一是河南中部的洛阳平原及附近地区,尤其是颍水上游的登封和商丘地带;第二是山西西南部汾河下游一带。1959年,徐旭生亲自率人赴河南进行考古调查,经过一个月的活动,果然在河南偃师发现了遗址。同年,中科院考古所开始进行发掘工作。从1960年至1964年,洛阳考古队在二里头先后进行了8次发掘,先后发现了作坊遗址、陶窑、窑穴、水井、墓葬、铜器、玉器、陶器等。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断定这是一座早期城市遗址。然而至于是哪朝哪代的城市,则有两种说法:一是商代成汤建的都城西亳;一是夏代的都城。如果与偃师尸乡沟商城相比较,后一种意见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后来考古学家又发现不同时期的陶器呈现出不同器物特点,从而断定二里头遗址的文化特征大约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冈商代前期文化之间,在考古学上通常称为二里头文化。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二里头遗址发掘又取得新进展。该遗址的主要宫殿基址重现天日。1974年,二里头发掘队发现一号宫殿遗址。1977年,又发现了二号宫殿遗址。一号殿略呈正方形,东西长约108米,南北宽约100米,高约0.8米。基址上面保留有排列整齐的柱子洞和木骨架墙基,柱子洞垫有卵石作为柱基。在基址中部偏北方是正殿,下面是长方形基座,厚3米多,底部平铺3层卵石,基础坚固。在基座上面有22根廊柱,每根廊柱外侧有2根擎檐柱,用以支撑屋檐。这样大的宫殿建筑,应是当时王权的象征。二号殿位于一号殿东北150米左右处,形状与一号殿基本相同,呈长方形,南北长约73米,东西宽约58米,面积较小,不过保存得较好。在基址北部中间也有一座殿堂。它建在一个正方形的平台上。沿基址的东西边是走廊,在南边也有一条走廊,南大门是庑式建筑。由殿堂和廊庑形成了庭院。在庭院下有一个由陶管构成的排水管道。从这两座宫殿基址的出土文物来看,还未发现使用瓦的痕迹,只有少量的木柱灰烬和草拌泥块。据此可推断,宫殿的建筑材料应是以木头、草泥为主。
显示全部信息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