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国通史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中国通史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17-07-04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史学大家钱穆《国史大纲》课堂版,历经六十载传奇面世!
2. 源于北大盛况空前的课堂、修订于西南联大、完备于香港新亚书院;被顾颉刚和牟宗三评价“课讲得很精彩”“极得学生欢迎”。三度开讲,影响千万人。
3. 此书以钱穆于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为底本,也是*为成熟完善的版本。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4. 与国史扛鼎之作《国史大纲》相副相应,各有互补,而篇幅精简,堪称“《国史大纲》课堂版、极简版”!大家讲述,通史经典。
5. 通贯超识,多有创见,其秦汉史研究几被各家奉为圭臬。
6. 一贯以“航拍”视角审视中国民族文明,有大格局。
7. 论述精到,通俗易懂;一本书领略原汁原味的现场感!
8. 简体横排版本,裸背锁线装帧,阅读体验更佳!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

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

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钱 穆(1895—1990)
史学大家、一代通儒
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1966年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其专著丰富,达80多种,逾1700万言。

叶 龙
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
曾任香港能仁书院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教授及所长。
显示全部信息
目  录
序 br
第一篇 br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分期 br
第二章 黄帝与殷墟文化 br
第三章 夏、商、周三代 br
第二篇 br
第四章 古代史之文字记载与器物发掘 br
第五章 周代历史已非传疑 br
第六章 东周时期 br
第七章 春秋时期 br
第八章 战国时期 br
第三篇 br
第九章 秦 代 br
第十章 西汉时期 br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叶 龙

业师钱穆宾四先生著《国史大纲》,钱师尝称:“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其特点有三:一者悠久,二者无间断,三者详密。”全书约五十万字,在八年抗日战争前后写成。此书沾溉于后世,至今仍风行海内外,于两岸三地,多次重印,其受欢迎之程度,犹胜于昔。
宾四师在创办新亚书院期间1,曾先后开讲“中国通史”多次,在下亦曾修习,并详作笔录,今整理成《中国通史》一书。撰《国史大纲》之时,宾四师亦另编国史
读本,供学生课堂外之阅读,读本凡得百万字。宾四师尝言:“凡读本所取裁,一以与课堂讲述相副相应为主,其详略轻重之间,视袁氏纪事本末诸书,有大相径庭者。”以谓于课堂外先治此书,可药高心空腹之病。今《中国通史》简至十余万字,出版方谓之“《国史大纲》课堂版、极简版”,深以为然也。此书之于《国史大纲》,犹前《国史大纲》之于读本,两者详略轻重,各有互补。爰将此稿整理出版,以供读者参考。而记录难免有疏失之处,尚祈读者不吝指正。凡有一字之改正,皆吾师也。
媒体评论
钱穆弟子余英时称:“我渐渐明白原来他多年在北大等校讲授中国通史的过程中,读遍了同时史学专家在一切重大关键问题上的研究文字,然后根据他自己的通史观点而判定其异同取舍。”钱先生讲中国通史,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整个民国时期的史学史”。 br
br
牟宗三:钱先生在北大,课讲得很精彩,学生们都很欢迎他。讲秦汉史以钱宾四先生为*好,研究秦汉史莫不以钱先生为宗师。 br
黄仁宇:钱穆先生可能是将中国写历史的传统承前接后带到现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师。 br
余英时:钱先生是开放型的现代学人,承认史学的多元性;但同时又择善固执,坚持自己的路向。他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的宗主,生平著述之富及所涉方面之广,近世罕见其匹。 br
马悦然:钱穆在本世纪(20世纪)中国史学家之中是*有中国情怀的一位。他对中国的光辉的过去怀有极大的敬意,同时也对中国的光辉的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在钱穆看来,只有做到以下两件事才能保证中国的未来,即中国人不但具有民族认同的胸襟,并且具有为之奋斗的意愿。 br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四章 古代史之文字记载与器物发掘
讲古代史,可以分两方面来说。
一种是文字的记载。有关传说的追记或神话,不可全信,也不可全不信。
一种是器物的遗留。可以信,但亦不可全信,因不知此器物究在何时,根据单一物件推测一切,故不可全信,亦不可不信。
故最好将上述两种方法配合起来讲,不能抹杀某一种。
《史记•殷本纪》与殷墟文字相符合,两者可会通。龟甲文即甲骨文何以有很大价值?由于殷墟古器物可以证明古史记载和古代历史。
既然《史记•殷本纪》可信,那么,《夏本纪》亦连带可信。这是我根据下列证据推测为可信的。因为:
(一)因《殷本纪》可信,故《夏本纪》亦可信。
(二)历史上称夏、商、周三代,在《尚书》中,有《西周书》,中有周公之文,他讲商朝,同时亦讲夏朝。
根据周公的话,就可讲夏朝。如基督教的耶稣,无法掘出遗物,其记载中有很多神话,但不可全信,亦不可全不信,其理相同。故吾人对文字记载亦不可抹杀。
周公在《尚书》中讲夏朝,他在太史公前一千余年,太史公司马迁亦讲夏朝。
由殷商时代之器物发现,可以推算到商朝。我国将《楚辞》中之《天问》,及另一书《山海经》均当作神话,但殷墟的龟甲文经发掘出来以后,证明《天问》与《山海经》亦有可信之处。中国应该有夏朝,故殷墟所发掘的龟甲文,更可使我们对古代历史增加信心。
夏朝以外有周朝,周是侯,是政治上的名分,商是天子,《史记》记载甚明。
商是天子,周是诸侯,根据《史记•殷本纪》讲,周自明王系,商封为西伯,龟甲文有“周侯”两字。
商在安阳,周在丰镐,这是从文字记载得知。
何以小屯是殷墟?因《史记》有记载:“洹水南殷虚。”故夏朝亦应可信。此乃合乎逻辑的道理。
周王季之子昌为文王,文王之子武王名发。
光靠金字塔不能讲埃及史,要等文字读通后,才能讲埃及史。故研究古代史,大的方向应该靠书本。
显示全部信息
书摘插画
插图
显示全部信息
标签: 中国 通史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