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中公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中公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教材 发布时间:2018-01-22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是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究团队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真题精心研发而成。

本书精选了2015年至2017年的6套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并对每套真题做了详细解答,利于考生熟悉掌握真题结构、考点分布和相应的知识内容。

同时本书还包括根据真题研发的10套标准预测试卷,其难度、题型题量、考点分布等都与真题契合,供考生进行考试模拟训练,检验学习成果。

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陪伴考生备战。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始终如一的支持,本书还设有“教师题库”助力考生备考——扫码进入教师考试题库,每日一练 专项练习 线上模考。历年真题试卷与教材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图书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试卷真题解析详细,让考生准确把握考试的脉搏;标准预测试卷严格依据真题编写,网罗重要考点,让考生充分把握考试方向,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实战能力。通过本试卷我们切实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整体上认识教师资格考试的特点,掌握考试要点。

本试卷包含6套真题(包括2017年下半年真题),10套标准预测试卷,题型全面,题量丰富。每一道真题都有对应的微视频讲解,扫描题目后方的二维码,即可在线学习。模拟试题严格依据真题的题型题量与难易程度编写,包括单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题型。题目难易度与真题契合,直击考试现场。答案解析详细,让考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目  录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六)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七)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八)
显示全部信息
免费在线读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下列“梧桐”意象与爱情无关的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C.梧桐叶上三更雨,别是人间一段愁(赵长卿《一剪梅》)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2.教学《荷塘月色》,教师列举其他写景状物的散文,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A.巴金《小狗包弟》B.陆蠡《囚绿记》
  C.鲁迅《灯下漫笔》D.欧·亨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3.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大家围绕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展开研讨,下列对该课程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
  B.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显示全部信息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