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津端家!
英子女士和修一先生住在名古屋市近郊新城。一栋小小的平房附带了一个二百坪的菜园和三十坪的杂树林,绿意盎然,仿佛居民区里的一处世外桃源。
三十六年前,津端夫妇乔迁此处,在这里植树、建屋、耕作。相伴走过近六十年的两位老人,以自然为友,享受着平静、安稳的生活。
菜园里的七十种蔬菜和五十种水果
菜园大约有两百坪,分成二十一块,每块都种着应季蔬菜,有圆白菜、茄子、黄瓜和西红柿等;菜园四周环绕着樱桃、梅子、柚子等果树;连田埂间的狭小缝隙,津端夫妇都种上了生姜、鸭儿芹等调味菜。整个菜园全年能收获蔬菜七十种,水果五十种,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夫妇俩最引以为豪的是菜园里用落叶、蔬菜残渣等沤成的堆肥,作物都是纯天然种植,不加一点化肥。生活垃圾作为肥料循环利用,几乎实现了垃圾零排放的绿色环保生活。
也许因为每天都能吃上安全放心的当季蔬菜吧,尽管菜园里的杂草枝枝蔓蔓不免绊脚,地上又坑坑洼洼,津端夫妇仍是健步如飞。津端家的生活和他们的菜园紧紧连在一起。
一居室的原木小屋
吃饭 休息 放松身心
睡觉 工作 都在这里
从以前到现在,从现在到以后
津端夫妇居住的原木小屋有高高的天花板和粗粗的房梁,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修一先生仿照建筑家安托宁·雷蒙德的设计建造的。
“屋子没有玄关,请进吧,不用拘束。”修一先生说。整座木屋只有一个房间,大约七十二平方米。房屋正中间有一张大餐桌,贴墙并排摆着两张藤床。一般的房子会利用墙面将不同的功能区隔开,但老先生觉得没有必要,就特意设计了这种一体化的空间。
英子女士的新鲜蔬菜汁
一个八十三岁,另一个八十六岁。津端夫妇年事虽高,但依然精神矍铄。两人充沛的活力来自英子女士亲手制作的新鲜蔬菜汁,二十五年来,为了保证每天清晨都能喝一杯蔬菜汁,她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园拣选几种蔬菜,用自己最喜欢的榨汁机将它们压榨成汁。
回忆起制作蔬菜汁的初衷,她说:“修一不怎么吃蔬菜,我想要是把蔬菜榨成汁,他没准能喝点。”
陪着老伴喝蔬菜汁的过程中,英子女士发现自己的病竟不知不觉地全好了。
“我们现在就像菜园里的杂草,生命力特别顽强。”
始自砾石地
津端夫妇的家位于爱知县春日井市高藏寺新城。曾从事公团住宅设计工作的修一先生亲手打造了夫妇二人居住的街区。这片土地最开始是修一先生母亲的,老夫人买下这里,希望以后和儿子儿媳一起居住,再后来便将这里送给了儿子。
夫妇二人一九五五年结婚,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搬家多次,从最开始的东京神宫前,一直换到现在的高藏寺新城。一九七五年,两人开始在这里打造新居。修一先生仿照他最敬仰的建筑家安托宁·雷蒙德的家宅,修建了自己的小窝。
其实这处房子起初是修一先生准备给妻子和女儿当工作室的,后来出于种种原因,这里成了这对夫妇安度晚年的地方。结婚后,英子女士一直以丈夫为重,随他到处奔波,现在终于有机会圆自己的田园梦了。
她回忆道:“刚搬来时,这里就我们一家住户,孤零零的。四周都是建筑工地,到处是碎石块。我当时想在园子里种些菜,但这里只有随意堆放的田土,所以我从培养土壤开始,重新翻整了土地,施了肥料。”
一开始,菜园并不像现在这样规划井然,英子女士只是大致沿着东西方向培起了几垄地,随意播撒下各种种子。后来,修一先生退了休,开始在家中常住。有一天,英子女士突然发现菜园变了样子,原来是老伴没经她同意就改了布局。
她笑着说:“修一这样擅自行动,一开始我是有点恼火。不过后来发现,被他这么一弄,干起活儿来的确更方便了,还是挺好的。培垄耕作有个缺点,就是很难记住哪里种了什么。修一退休后,这里就彻底成了他的实验田。一会儿的工夫,他就什么都做好了,也不跟我商量商量。”
修一先生一直主张“城市需要森林”的理念,在植树造林上颇费了一番心血。他在房子西面三十坪的空地上种了野茉莉、鹅耳枥、枹栎、麻栎、榉树、糙叶树这六种共一百八十棵树。这片林子初展枝叶时,甚至连夕照都无法遮挡,但一天天过去了,一些树木已经变得高大粗壮,还有一些保持着最初的样子,整片树林错落有致,彼此协调,景致优美。
春有枝头新绿,秋有红叶满园,夏天茂盛的枝叶遮挡住阳光,带来纯天然的清凉,冬天落叶覆地,暖阳西照。一年四季,这片树林静静地守护着津端一家。
招待客人,让日子更加有活力
津端夫妇起初与女儿一起生活,女儿出嫁后,二老就相依为命。现在他们的生活平静安宁,登门造访的客人则是宁静中偶有的热闹。
夫妇俩常在家中招待女儿一家、朋友和熟人。六十岁后,两人开始在自家小园种菜,这种自给自足、晴耕雨读的田园生活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来采访的人多了起来。如今,为了品尝英子女士的拿手饭菜和修一先生亲手制作的培根,不少客人每个月都要来两三次。
英子女士说:“我会早早地考虑给客人做些什么饭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大家吃得开心,我就高兴,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肯定。”
以菜园出产的当季蔬菜为主要食材,并从长年光顾的店铺里买来食材吗? 都是自家菜园里采摘的蔬果。肉类、鱼类精心加以烹制,英子女士的菜品口感绝佳,令人称赞不绝。
大家口口相传,又为津端家引来了更多的客人。这样一来,老妇人款待客人时又更加用心,倾注更多的精力。有时她不光请人吃饭,还会送上一些纪念礼品,比如手织围巾和袜子等。
“经常有人问我,招待这么多客人累不累。其实这是非常轻松快乐的。我原本就喜欢围着厨房转,无论是做饭还是收拾碗筷,从没厌烦过。”
“而且,”英子女士又说,“每当和年轻人说话,收到他们的道谢时,我们都觉得更有精神了,好像从大家身上获得了力量一样。多亏了平时常有客人过来,我们的日子更有活力了,真正受益的反倒是我们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