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
做家长教育很多年了,我认识很多家长,他们的年龄、学历、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乃至不同的国家,他们孩子的年龄也各不相同,从刚出生的婴儿到参加工作的成年人都有,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分子。我有两个孩子,女儿22岁,儿子9岁。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他们的老师,这些年来我和这些爸爸妈妈们一起学习,对他们遭遇的所有挑战感同身受,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改变,我发现,无论我们来自哪里,为人父母的共性要大于不同,我们似乎都要经历下面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的孩子有问题,我希望他更完美。
很多家长走进教室的时候一脸愁云,带来的是孩子的各种问题。慢慢地,每个人都恍然大悟:原来是我自己的问题啊。
第二阶段:原来是我有问题,我希望自己更完美。
接下来我看到每个家长都在努力改变自己,但是有的时候觉得有效,有的时候觉得没用。受挫的时候,很多人又陷入对自己超级不满意的情绪之中。
第三阶段:我们都不是完人,但都走在修行的道路上。
如果上天给我们一个完美的孩子,这固然幸运,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是不完美的,我们自己也是不完美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获得了修炼自己的机会。修炼自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得幸福。这里的幸福是更广义的快乐,是在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快乐;另外,当看待世界的方式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也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幸福,这样一来,我们也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幸福。
修炼自己,其实就是改变那些固化的、极端的、负面的认知,重塑新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如何修炼自己呢?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和知识,但是面对各种育儿理念、心理学学派,我们有时候会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有没有什么是普世的真理,可以引导我们前行呢?我不敢妄言自己通晓真理,但我知道普世的真理往往也是朴素的,它不走极端,它让我们觉得温暖。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科学其实是相通的,这也是所谓的大道至简,简单到一页纸就能写来。但是简单不代表容易,不代表一招就能改变别人和自己。
很多时候,道理我们都懂,但具体到和孩子的每日相处,那些大道理我们往往不知道怎么用,所以在理念和每日生活之间需要一个桥梁。这本书其实也是这样一个桥梁,理念来自普世的真理,但方法是落地的,步子是小的。
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妈妈、孩子也是不同的,但我们都向往幸福的生活。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情,即帮助家长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方法;当他变化了,整个家庭的幸福生态也会发生变化。
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
孩子和孩子不同,家庭和家庭不同,但人性在本质上是共性大于差异,所以,我在大量的问题中提炼出10个共性的难题,一定有几款能帮助到你。
我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就是把知识消化之后,用最浅显的方式讲给我的学员听,也就是由我来深入,然后浅出给他们。好的办法是有具体步骤的,步骤太多了记不住,步骤太少又太笼统,所以我都是尽量让一个方法的步骤不超过3步,对每个步骤都会尽量举例说明。
给妈妈们讲课与做商业宣讲不同,不能满眼都是表格、报表和数字。大家喜欢听案例,喜欢通过案例来理解教育的理念,所以在本书中有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来自我的学员,来自我的朋友,还有很多故事来自我个人和我的孩子。当然,适用于一个家庭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另一个家庭,书中所有的故事意在抛砖引玉,最终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每章都有“每日一小步”,都是很具体和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结合每章的内容,帮助大家在理解理念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去实践。要知道,读书是被动学习,实践则是主动学习,效率要高很多。
这本书有很多神奇问题,说“神奇”是因为真的很神奇。我的很多学员发现,原来换个角度问自己,思路会一下子开阔,那些看似无解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说“万能”,是因为真的很万能,我们的很多困惑,都可以通过列清单的方式变无序为有序,大脑里的一团乱麻解开了,庞杂的事务变成一个个的小事件,解决起来不再困难。
这些年我听到太多这样的问题:“我按照方法去做,但是不管用啊。”我喜欢这样的问题,因为这会引发大家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是穿新鞋走老路,也有的时候是我们误读了一个理念,但这都暴露了我们思维定式的局限。把这样的问题思考明白,顿时就能更上一层楼。
如何使用这本书 ?
这是一本可以使用的书,用得越多,它对你的价值也就越大。
按顺序阅读,但不要一口气读完
1. 先修自己,再修关系
第1章“ 选择” 和第2章“ 接纳”就是帮助我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勇敢地接纳生活,这是我们的能量来源。
2. 先连接,再改变
人生的烦恼大部分来自关系,而处理关系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连接,有了连接才有可能改变。第3章“ 连接”讲的就是这件事。好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坏的改变也不是世界末日。在第4章“改变”里,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去改变。改变没有绝对的好坏,它是人生的一部分。
3. 先放心,再放手
为人父母最终都要放手,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但放手不是“大撒把”,所以第5章“放手”中有大量的方法帮助你做好放手前的准备。心放下了,手也就放下了。我的建议是读完每一章都停下来,思考一下,试试这一章里的小工具,和朋友家人讨论一下,给朋友讲一讲。练习也是需要时间的。
对症下药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我们的人生中也会有各种杂音。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失控、当我们感到脆弱和焦虑的时候,也许可以翻开第1章“选择”和第2章“接纳”读一下,你会获取力量和勇气继续前行,因为只有你,才是你生活的主人。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沟通无效,明明自己说的都是真理,但孩子或者家人却不予理睬,大多数时候这是因为亲人之间的连接出了问题,请你翻到第3章“连接”。当然,连接不是只有断了的时候才去管,它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是每天的功课,也是我们能量输送的管道。
我们都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希望孩子成为更好的孩子,但往往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当我们嫌自己进步太慢或者孩子进步太慢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我们走得太快而乱了阵脚。第4 章“改变”和第5 章“放手”会帮助你慢下来,一步一个脚印。假以时日,你的收获会大大超出预期。
与人共读
在这个时代,专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作为妈妈,往往身兼数职,杂务缠身,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并不是件易事。一个好办法就是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妈妈一起学习和践行,比如大家每周聚在一起,喝喝咖啡,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实践感悟,或者和素不相识的妈妈们在线上一起学习。我这些年来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许我们会在未来的某个线上或线下的空间里相遇呢。
践行一小步
虽说名为“每日一小步”,但你完全可以七天一小步,或者一个月一小步。在修炼自己的过程中,永远不要嫌步子小,只要我们一直在行走,就一定比昨天做得更好。
这本书写给谁 ?
每当坐在电脑前写书,我都仿佛在和此刻手捧这本书的你聊天。在我的脑海里,你也许有孩子,也许没孩子;也许是全职妈妈,也许是工作妈妈;也许像我一样是个讲师,或是一位心理辅导师。我永远是你们中的一员,因为我对养育孩子过程中的所有酸甜苦辣都感同身受。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都不完美,但我们都有爱,我们都希望做得更好。无论过去犯了多少错误,也无论将来还会犯多少错误,我们都在修炼自己。仅仅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点一个大大的赞了。
致谢
我做家庭教育,最大的初衷是来自自己的家庭,如果没有他们,我根本就不会从事现在的工作。感谢我的先生一直以来给予我的鼓励,他的助推让我不断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让我这些年从一个得过且过、惧怕困难的人,成长为今天的有勇气的自己。他博览群书,所以在写书过程中,我每每对一些知识感到似是而非的时候,他总是快速地搬回一摞又一摞的书,或者在网上迅速搜索到相关理论和知识点,然后和我一起讨论。我的所有成形以及未成形的想法,都会在第一时间和他分享,而他也永远是我文章的第一个读者。
感谢我的孩子们。我放弃了很好的工作,辞职做全职妈妈,是因为要陪伴儿子天天长大;我开发了青春期家长课程,是因为女儿妮妮在青春期带给我很多挑战。我的孩子是普通的孩子,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和他们相处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让我有了修炼自己的机会。我发现自己身上的各种“坑”都被慢慢填平了,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我从未想过自己还可以写书,是秋叶大叔看到了我身上连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潜力,在他的鼓励之下,我才迈出了这一步。在写书的过程中,秋叶大叔常常给出中肯的意见和真挚的鼓励,帮助我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本书写了很多妈妈的故事,还有大量的案例也是来自我的学员家长。
为了分享他们的故事,我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几乎每个妈妈都说:“只要能够帮助更多的妈妈,我们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我想说的是,你们真的会帮到很多很多人。
这些年,因为讲课结识了五湖四海的学员和朋友,他们遍布100多个城市。课程结束后,大家的连接也没有断,他们对孩子的爱一直深深地激励着我。写书的过程中要不断挑战自己的自信。人难免对自己失去信心,但当我想到这本书能够持续地帮助到大家,我就不再纠结自己的不完美,也会更加努力。感谢有你们相伴!
王霄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遇见孩子,看见更好的自己》
很高兴看到Alicia出了*本书,我们相识多年, Alicia曾经在北京筹备了我在中国的*个讲座并担任现场翻译,当时,正面管教的理念与方法在中国的传播正处于起步阶段,现如今已被中国以及很多国家的几百万家庭所接受并因此获益。Alicia的这本书,融汇了包括正面管教在内的诸多教育教养的理念,以及Alicia这些年帮助众多家庭所积累的经验。从书中可以看出,她已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祝贺Alicia!
——正面管教创始人 简·尼尔森
Alicia拥有多年心理学方面的研习、讲授、写作经历。在心理与自我成长领域,她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这是自我成长和亲子教育类图书作者难能可贵的积淀。我相信,这本书值得我们阅读和珍藏。
——正面管教联合创始人 琳·洛特
这本书的内容和樊登读书会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孩子没有问题,是大人更需要改变。培养孩子的过程,是个很好的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 樊登
幸福不会突然来敲门。我拍《虎妈猫爸》时,总有个问题跟着我: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孩子真正幸福?带着这个问题,我当时特意去听了王霄老师的幸福课。后来,这个剧拍完了,很受欢迎,也拿了奖。但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没停。现在,王霄老师出书,我很高兴,因为我又会有新的体悟。在此,谢谢王霄老师,也祝贺王霄老师!
——国家一级导演/教授 姚晓峰
我提倡高效率、慢生活。王霄老师是时间管理的高手,把一个人活成一个团队,把生活过得平衡、高效、健康。改变家庭先改变自己,王霄老师这些年的课程帮助很多父母改变了自己,从而改变了整个家庭。我推荐所有渴望家庭幸福与孩子健康成长的朋友,都来读读这本用心写就的书。
——易效能创始人,喜马拉雅知名主播 叶武滨
看见,是*深的爱。
父母与孩子互为镜子,更多时候,我们是被孩子推动、赋能,能够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看见自己,修炼自己,是父母给予孩子*好的爱。谢谢王霄老师一路引领。
——济南电台首席主持人 嘉丽
从王霄邀请我到北京做讲座,再到我走进她的课堂。我们一直彼此鼓励:除了孩子带给我们的幸福感,还有什么是我们更应该追求的呢?
这本书的诞生是如此的及时:幸福不仅仅是洋溢在作者脸上的笑容,还是绽放的生命与有情众生奏出的和谐交响乐!
——享誉全球的青年钢琴家牛牛的妈妈 施志丽
丙申年的大年三十,我写完了这本书,连日来重感冒、脚趾骨裂、孩子放假全天带娃,使得我的写作进度明显减慢。大年三十的下午,我一个人来到自己的工作室,安安静静地把最后的文字写完。曾经无数次想象写完最后一个字我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如释重负的喜悦?还是完成目标的兴奋?或是意犹未尽?都没有,这让我有点小吃惊。
这本书陪伴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一边写书一边讲课,一边写书一边带孩子,一边写书一边旅行。回头看每一段文字我都能想到当时身在何处,它跨越了中国和美国,走遍了很多城市:海口、南京、广州、华盛顿特区、马里兰州的贝塞斯达、麻省波士顿、北京、成都;我带着电脑去过很多地方,工作室、天天理发的发廊、中国的星巴克、美国的星巴克、中国和美国的若干个酒店;它还和我一起去过北京首都机场、成都双流机场、美国华盛顿杜勒斯机场、华盛顿里根机场、波士顿洛干机场;当然,还有万米高空的飞机上……
我发现我享受的是写书的过程,都说写书是虐心的,因为要克服自己的惰性,身兼数职的同时还要专注,要和自己的能力不足较劲,要有勇气把这样一个有无数瑕疵的东西呈现出来……但是这个过程让我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看待为人父母,让我不断地去换位思考,我明白了这只是一个起点,这个过程于我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结果,为人父母不也是这样吗?
零点的钟声响起,各种祝福雪片般飞来。无论人生有多少困苦,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个美好的瞬间,此时此刻,我们关注于当下的喜悦。 做父母是一场修行,这个修行没有终点,而我们也不需要终点。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子女都能享受生命的过程,因为它过去就不再回来。
2. 我如何搞定他 vs 我如何帮助他
那么到底应该听家长的还是听孩子的?大部分时候都不是。不是非黑即白,黑白之间是彩虹,是第3个选择、第4个选择、第5个选择,是很多个黑白之间的选择,而这些选择都是专注于长期目标的。但为什么很多人看不到黑白之外的选择呢?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问错问题了。
“我如何搞定他”是一个错误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无非是控制、威胁、哄骗、唠叨,实在搞不定就只有妥协。它把我们引向非黑即白的困境。
现在换个问题问自己:“我如何帮助他?”效果如何?很多妈妈说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她们发现自己的焦虑指数下降,一下子从对立面站到了孩子的身边,继而脑洞大开,各种方法呼呼呼地往外冒。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继续问3个问题。
案例—— 孩子不愿意刷牙
第一步:我如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找到孩子的需求这件事的背后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他的需求是什么?他如果拒绝告诉我他的想法,我是否要反思我们之间的连接有问题?
• 是不是因为牙膏的味道不太好?
• 是不是因为我帮他刷牙的时候让他很不舒服?
• 是不是从一个活动切换到另一个活动需要时间?
第二步:我如何帮助他培养能力?—找到长期目标
孩子的能力是逐步建立起来的,比如时间管理、平衡学习与娱乐、自控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合作等。大人尚且需要用一生来学习,所以,如果孩子用一年、两年乃至整个学生生涯来习得这些能力也是非常值得的。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会让我们眼界开阔,不再急功近利。
刷牙涉及的能力有很多,例如:
• 动作精细。
• 从一个活动切换到另一个活动。
• 表达自己(可能牙膏太辣,可能妈妈弄疼了我,但我说不出来)。
第三步 我们如何一起找到更好的办法?—一起做出新的选择
既然是以帮助对方为目的,那我们就会知道这不是一个一厢情愿的事情,只有孩子选择的答案才更容易做到。
方法|
• 看刷牙动画片。(好玩儿永远是孩子的重要需求)
• 去牙科医生那里,让医生教他刷牙。( 刷牙这项技能,妈妈不一定是专家哦)
• 把刷牙步骤分解成很小的步骤,容易的步骤让孩子操作,困难的步骤妈妈操作。(分解小步骤让孩子更容易成功)
• 提醒孩子刷牙的时候可以事先提醒,上个闹钟,然后让闹钟代替妈妈的命令和吼叫。(非语言往往比语言有效)
• 当孩子成功地完成刷牙,大大地鼓励他,当他遇到困难,仍然鼓励他的微小进步。(专注于长期目标哦)
• 当某一天晚上孩子抗拒刷牙,在正准备进入备战状态的时候,可以问一下自己:我是想搞定他?还是想帮助他?(时刻用神奇问题提醒自己)
下面来看另外两个例子,让我们练习一下如何用神奇问题找到更多的办法。
案例 ——孩子不愿意背单词
第一步: 我如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找到孩子的需求
• 有多少单词?记不住哪些?
是记不住意思还是拼写有困难?
• 这些单词哪些属于常见词?哪些属于专业生僻词?
• 背单词是不是太枯燥?
第二步: 我如何帮助他培养能力?—找到长期目标
背单词里面涉及的能力可能有:
• 短期记忆能力。
• 阅读的基础。
• 时间安排。
第三步: 我们如何一起找到更好的办法?—一起做出新的选择
• 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手机应用帮助背单词。(死记硬背的时代过去啦)
• 买一些图文并茂的词典。(有些东西没见过,只看文字实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 让孩子慢慢爱上阅读,阅读不会让孩子的英语水平马上提高,但阅读多的孩子英文一定不会差。(关注英文能力的培养,这是长期目标)
• 全家人一起比赛背单词。(枯燥的事情大家一起做更有趣)
• 如果今天比昨天哪怕多记住一个单词,都给予大大的鼓励。(鼓励使人进步)
案例—— 孩子写作业经常写到半夜1点
他遇到了哪些困难:
• 可能是有些作业太难。
• 可能是作业太多。
• 可能是放学回到家比较累,精力不容易专注。
• 可能最近有一些烦恼无法集中注意力。
写作业涉及的能力有:
• 课堂知识的掌握。
• 时间和精力管理。
• 个人健康管理。
• 社交能力。
• 检视作业,如果是内容没有掌握,也许需要补课。(分析问题,抓重点,这样的能力在工作中一样重要)
• 列作业清单,看看哪些需要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完成,看看哪些作业可以穿插完成,比如动静结合,不同科目切换。(做计划这样的能力会受益终生)
• 上个番茄钟,做25分钟休息5分钟。(枯燥的困难的事情最难专注,有时候要靠外力)
• 做作业间隙可以出去走走,或者做几个俯卧撑,让自己清醒。(体育运动帮助身体分泌多巴胺,提高效率)
• 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在孩子做对的时候,一定要多鼓励)
• 多连接,告诉孩子你爱他。(也许你会说这和写作业无关,但这能帮助你走进他的内心)
• 如果觉得作业实在是暴力作业,也可以去和老师沟通。(是的,这点很难,但是这可以培养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能力)。
我在课堂上经常引导家长们把“如何搞定他”改换成这3个神奇的问题,思维方式改变了,家长自己就能找到很多方法,而不是等着讲师给答案。而且很多家长告诉我,孩子的办法比家长多,孩子不是机器,我们不可能像编码一样,把正确的方法全部植入他们的大脑,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
1.4 选择的能力,从小养成
我曾经问过我的家长学员这样一个问题:
提问——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能够主动选择的人,还是一个被动服从的人?
大家的回答齐刷刷地指向前者,但是我如果换个问题问:
提问——你希望孩子是一个听老师话、听家长话、听长辈话的人吗?
这下子问到心坎上了,很多人内心中回答的是“是”,但又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我看到很多强势的父母,孩子比较听话,这样让养育工作非常容易。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为孩子做几乎所有的决定,比如吃什么、穿什么、和谁玩、去哪里上学等,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当他们需要做选择的时候,父母往往不在场,比如老师不公正地对待你,要不要申诉?大家都作弊,你要不要也作弊?周围的同学都在抽烟,你抽还是不抽?这个时候那些听话的孩子也容易变成被动服从的孩子,所以我们要问一下自己:
提问——养育孩子是图自己省事儿吗?
1. 听话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不会做选择的孩子
在我的家长课上,讨论的话题涉及校园暴力,每当讨论起受害者这个角色时,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让孩子去学跆拳道、防身术等,于是我问了一个问题:
提问——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被欺负?和家长有没有关系?
小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他们和社会基本是隔离的。一旦上了幼儿园,其实就是走进了小社会,就像丛林里的小猴子一样,他们开始有领地意识。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求生存,这个时候各种冲突也开始出现,比如大孩子欺负小孩子,强壮的孩子欺负弱小的孩子,更可悲的是很多暴力可能来自家长。
家长往往恨铁不成钢,他们会告诉孩子如果有谁欺负咱,咱就打回去,但是发现效果并不好,孩子还是不敢,一个家长告诉我,她小的时候经常受欺负,每次回到家都被父母数落一顿没出息,而这对于她来说简直是二次伤害,从此她遇到这样的事情不再告诉父母了。
我在小的时候经常受欺负,上幼儿园的时候,同学们把我从山坡上推下来,他们往我嘴里扔土,而我只能躺在那里哭;上了小学,放学后几个同学在我家写作业,结果他们把我关到了我自己家的门外。从大人的观点来看,这个时候我应该有很多办法,比如去告诉老师,拒绝让同学们把我推出门外,告诉他们如果这样请离开我的家,但在那个时候我没有任何选择,只是被动地接受,慢慢地我在其他孩子的眼里,是一个“软柿子”,是可以欺负的对象。
这和我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他们非常严厉,需要我们绝对地服从,如果不服从就是打和骂。作为一个孩子,我慢慢得出的结论是,我是没有力量应对比我强大的人的,我的意见是不会被听见的,只有服从,如果不服从就会有更恶劣的后果。
我的儿子天天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很多事情,在别的家庭里妈妈一句话,孩子就去执行,在我们家可能要讨论半天,有时候觉得很费劲。比如他在温度已经降到10℃以下的时候还要穿短裤,比如他不愿意一回家就写作业,比如他会因为我擅自调整钢琴课的时间而拒绝去上课。
但是,他也会在遇到高年级同学欺负他的时候,想各种办法,找了一个老师不管用,就再去找能管住这些高年级同学的老师;全班同学的作文都通过了,唯独他的没通过,老师讲的他没明白,于是就去找不同老师寻求指导和帮助;他拒绝使用列任务清单的办法管理作业,他选择每天晚饭后口述今晚的计划,最终的安排是既能完成作业,也能有合理的休息和玩耍的时间。作为家长,是费点事儿,但在不听话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他有做选择的勇气,这样的勇气需要细心呵护。
做选择就如同其他任何技能一样,需要大量的练习,如果我们捆住孩子的手脚,替他做一切决定,他哪里有机会习得这样的能力呢?
接下来很多人会问,难道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选择吗?
当然不是,这要根据年龄和孩子的心智发育,一个6个月的孩子不可能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因为他还不懂;同样一个6岁的孩子,也不能随意选择想看的电影,他们还没有能力分辨电影的内容是否“少儿不宜”。孩子的年龄越小,我们能给孩子的选择范围越小。
反过来,一个10岁的孩子可以自己选择先做语文作业还是数学作业,前提是所有的作业按时完成;一个17岁的孩子可以自己选择穿不穿秋裤,只要他自己不冷。所以选择都是有限的,只不过这个选择的范围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应该是越来越大。
2. 多问问题,少给答案
我讲家长课有一个特点,我很少直接给答案,我喜欢问问题,在这本书里随处可见的都是各种问题。别人给出的答案很难变成自己的答案,就好比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很多死记硬背的答案,基本上考完试没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而那些经过我们自己思考找出的答案则会伴随一生。
那么如何来问问题呢,有一个小工具叫作“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也称为好奇式提问,就是没有预设答案、开放式的问题,比如:
“你怎么看?”
“你觉得他为什么这么做?”
“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很多家长回家就去练习启发式提问,但他们很困惑地告诉我,孩子经常回答“不知道”。那为什么孩子经常回答不知道呢,因为你总是给他答案啊,他没有思考的习惯,所以确实不知道啊。还有一种可能,孩子觉得说了也白说,反正真理都在家长那里,回答“不知道”最保险。
启发式问题是开放式的,没有预设答案
有一个妈妈告诉我,我去问了一个启发式问题,班里有同学谈恋爱,我问孩子:“早恋好吗?”孩子回答:“不好。”虽然貌似听到了想听的答案,但妈妈觉得不对劲,因为这样的谈话就此就结束了。我告诉她,启发式提问是开放式的,如果能用“好”和“不好”回答的都不是启发式提问。比如可以这么问:
“你们怎么知道他俩谈恋爱了呢?”
“关于谈恋爱,你怎么看?”
孩子的答案也许和我们的想法一致,也许会和我们的不同,比如孩子可能回答:“我觉得谈恋爱挺好的,说明他有魅力啊,多有面子。”如果家长一通说教会有什么结果?她下次可能就说“不知道”喽!
我们可以继续问启发式问题:
“噢,你们认为有人追说明有魅力,有面子,说说看,有魅力是什么意思?”
“还有什么其他事情也是有面子、有魅力的?”
“如果有人追求你,你会怎么做?”
这样的问题会引发出很多的讨论,能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能启发孩子去思考,前提是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认真去听孩子的答案。
相信孩子能自己找到答案
在儿子天天3岁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在楼梯上看到了几片菜叶,天天问:“这是谁掉的?”我刚想回答:“是瑶瑶的姥姥买菜掉的吧。”但我忽然很好奇他的答案,我问:“你觉得是谁掉的?” 天天说:“一定是兔妈妈掉的。”孩子比我们有创意,他的答案比我的好一万倍。
说说他曾经在学校被高年级同学欺负的事情吧,天天上的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所以不同年级的孩子们每天都要碰面。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回到家告诉我,高年级的同学在游泳池更衣室欺负他们,他很害怕,游完泳不敢洗澡,要赶快换好衣服离开。我当时的念头就是写信给老师反映情况,但转念一想,可以用启发式提问问他。
我:“当时发生了什么?”
天天:“我们在更衣室,几个高年级的大哥哥用球砸我们。”
我:“你们做了什么?”
天天:“我的同学说大哥哥是笨蛋。”
我:“然后你们做了什么?”
天天:“我去告诉老师了,但是老师不管。”
我:“你需要我帮忙吗?”
天天:“暂时不需要。”
第二天下学,天天兴奋地告诉我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找到游泳池的负责老师反映了情况,这几个大哥哥就不再欺负他了,而且其中几个大哥哥还和他做了朋友,而我只是问了很多问题,并没有给很多建议。在之后的很多事情上,我都是先问问题,如果能不给答案尽可能不给,当他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他的自信心也就越来越足了。
养育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也许会花更多的时间,孩子也许会犯一些错误,有的时候还会挑战我们的自尊。这些年每每遇到天天不听话,我当时也许会抓狂,但事后总能和他一起讨论出双赢的方案,在那个时刻,我最欣喜的是他又一次学会了做选择,我那点面子,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