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回应:培养孩子积极的行为习惯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回应:培养孩子积极的行为习惯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生活 发布时间:2020-08-18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教育专家数十年教育一线工作经验,辅导成千上万家庭。

独创六步回应法,适用于任何场景,可让孩子以平和的情绪接受,并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案例及教育理论视频再现,具体场景加深对正确回应的理解。

 
内容简介

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父母只关注孩子对事情做出的反应,却没有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真实需求,因而往往做出不恰当的回应,而这样的回应常常会造成亲子隔阂,还可能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是导致亲子问题的一个主要障碍。

在大人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各种常见的儿童行为还会被误读和夸大,以至于在孩子需要宽容时不能淡定从容,在孩子需要陪伴时又力不从心。只有当父母与孩子共情,真正蹲下身来,面对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而不只是满足孩子一时的情感需求,或者以一时的行为来评价孩子,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本书正是从回应孩子这个角度展开,指出了正确回应孩子在亲子关系乃至塑造孩子人生观念中的重要意义,并且对各种回应方式运用案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使父母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各种回应对孩子产生的直接影响,进而能够对自己的回应方式进行反思,这对于改善亲子沟通有非常好的作用。 

作者简介

王普华

华东师大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专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库专家,成人教育协会家长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

山东教育卫视、山东卫视少儿频道、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亲子节目特聘专家

近十年来,以各种形式推广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致力于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在各地举办大型讲座,深受家长和教师好评。

目  录
第一章 回应的意义
回应是养育的必经之路 / 003
互动 = 回应 要求 / 004
回应与要求决定教养类型 / 009
不同的教养类型,培养不同状态的孩子 / 011
孩子怎么做,源于父母的回应 / 014
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 / 015
观念如何形成 / 017
父母的回应强化孩子的观念 / 019
第二章 回应的两个层面
家长在回应孩子时易犯的错误 / 025
溺爱型:满足孩子各种要求,而失去了行为的界限 / 026
严厉型:拒绝或制止孩子行为的同时,不自觉地否定了孩子 / 027
摇摆型:在溺爱与严厉之间摇摆不定 / 031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我多年研究家庭教育,深度了解和咨询过无数的家庭和孩子,逐渐练出一种能力,只要我与一对父母交谈一会儿,就能大体推测出他们养育的孩子可能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个性特点。同样,和一个孩子——不管是幼儿阶段的孩子,还是中小学生——交流一会儿,我也能大体判断出他父母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和教养孩子的观念。
因为孩子都是家长培养的,从小到大,父母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价值观、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在与孩子每天的各种互动中不断地影响着孩子,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比如,我国传统的家庭伦理和教育观念特别强调父母的权威,要求孩子要尊重父母,倾向于认为乖巧听话才是好孩子,只有这种类型的孩子才会受到大家的肯定和表扬。这种教育观念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会显得听话、顺从、遵守规则,但是这些孩子思维比较受局限,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不足。
显示全部信息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回应的意义无回应之地即绝境。——弗洛伊德
回应,就是光。缺乏情感回应,人就像处于绝境。每个人都需要被聆听和回应,才让他们的创造力、生命力得以激发,在人生的旅途中越走越顺。
回应是养育的必经之路
案例:
王莉是一个职场妈妈。职场当中的她,凭着不断的努力和全心投入,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屡屡晋升,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可是一回到家,面对自己的孩子小葡萄,王莉却很头疼。小葡萄古灵精怪却又任性、调皮、不听管教。什么事都得顺着她,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明明有很多芭比娃娃了,可是见了芭比娃娃依旧拔不动腿,不买就躺地下撒泼打滚,哭闹不止。小葡萄虽然在家很活跃,可到外面就怂了,让她跟叔叔阿姨打招呼,她吓得躲在妈妈身后。最让王莉不解的是,小葡萄明明上很多兴趣班,可要她当众展示,却一个也做不出来。
在职场中如鱼得水的王莉,为什么一回到家面对孩子却一筹莫展呢?
有人说,养育一个孩子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生孩子要付出体力,养孩子要付出精力,教育孩子要付出智力,而且这个职业还不能辞职和退休。
其实,许多父母面对孩子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社会中很多工作都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可唯独父母这个职业,没有培训,随着孩子出生,我们就自然成为了父母。
当然,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
只要肯下功夫,了解孩子各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孩子偏差行为的形成机制,你会发现,破解孩子行为密码的钥匙其实就掌握在父母的手中。
互动=回应 要求心理学家将亲子间的互动分为回应与要求两个方面。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指挥”父母为他们服务的本领。他会用哭来表示有些地方不对劲了,他也会用满足的微笑来表达:我现在状况良好,我很开心。无论是哭还是笑,都是在表达自己的要求。父母针对这些要求做出的回应,又决定了孩子下一步的反应。就像打网球,你发出一个球,我打回去,你再接住球打回来。你来我往,互动就产生了。
在家庭当中,回应与要求就是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日常。有的时候是父母要求,孩子回应。有的时候是孩子要求,父母回应。
显示全部信息
书摘插画
插图
显示全部信息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