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不会忧伤?不需要面对问题、从未经受挫折、凡事都称心如意的孩子不会忧伤。
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无忧无虑地过完一生,然而,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期待。
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那么我们就必须教会孩子学会经受挫折。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人生中的风雨。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孩子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战胜挫折。能战胜挫折、能吃苦的人,可以忍受所有的不幸,世界上没有跳不出的困境。”
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幸福,父母不要心疼孩子所吃的苦。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能力,对孩子来说只是为未来的成功和辉煌积攒一点本钱。况且,孩子吃点苦、受点挫又算什么呢?凡是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哪个没有吃过苦、受过挫呢?
其实,做父母的都明白,孩子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苦是一定要吃的,罪是一定要受的。与其面临苦难时措手不及、一蹶不振,与其在打击面前颓废哀伤、泪流满面,与其毕业后走到工作岗位上处处碰壁,不如早点让孩子把这些苦都吃一遍,把不能避免的挫折都经历一遍。早一点让孩子体会这些,可能所引发的一系列正面而积极的连锁反应,远超孩子的预期。
毕竟,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社会不可能像父母那样去娇宠他、宽容他,毫不计较地接纳他。父母不舍得让他吃苦,可社会舍得,生活舍得。牋
既然迟早都要吃苦,迟早都要独自面对生活的磨难,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就教他如何坚强,如何自立,如何忍耐,如何有韧劲呢??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父母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吃苦要趁早。早一点让孩子理解苦难的意义,懂得在苦难中成长,远比给他留下的那些存款、房产和汽车来得更有价值。
当然,强调让孩子经受挫折,让孩子早吃苦,并不是说孩子吃的苦越多越好,也不是说孩子吃过苦,将来就一定会成功,而是提醒父母们不要刻意去避免孩子受苦。在该吃苦的时候没有让孩子吃苦,最后伤害的还是孩子自己。
台湾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吃苦当吃补。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好好读书,将来就会有出息,但对于孩子来说,人生需要经历很多事情,学习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如果父母怕孩子遭遇挫折,帮孩子把学习以外的事情都做了,就等于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和自立的机会。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孩子总要长大,学着独自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如果不具备机智灵活的头脑和坚强乐观的性格,一次小挫折就可能把他击倒,从此与忧伤为伴、与痛苦为邻,那时,父母可能就要悔之晚矣!
不如从现在就开始,让孩子学着来独自解决问题,试着让孩子去勇敢面对挫折,这才是还原给孩子的真正的成长之路,也是每个人的人生都要经历的过程。
我们并不提倡故意制造挫折来打击孩子,也不是让父母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袖手旁观,而是通过罗列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50种主要问题,以真实事例来探讨最佳的应对方案,供家长们参考。这些问题既有家庭中会发生的,比如:父母不合怎么办、如何面对亲人去世的打击等;也有学校里会发生的,比如:讨厌老师怎么办、如何面对同学间贫富差距的问题等;更有面对纷乱社会时的自我保护方案,比如网恋问题、遭遇坏人时自救的方法等。
不回避生活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成长环境,并用成人的智慧和父母的爱心陪伴孩子度过一关又一关,让他们小小的心灵遇到忧伤而不伤感、遭遇挫折而不畏惧,直至生活可以得心应手,心灵更加宽广健康。
在忧伤背后,遇见最美的意外
在一次亲子活动中,听到一位妈妈这么说:“我的孩子依赖心太强了,一点都不独立,完全受不得半点委屈,想要什么就一定要给,一不顺心就又哭又叫。有时也想过要给他吃点苦头,可又觉得毕竟只是个孩子,狠不下心来;想要给他点‘颜色’看看,又怕影响他的心理成长??”看起来这位妈妈很是苦恼。其实,可能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而我认为是他们并不理解真正的“爱”和“挫折”。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爱”孩子,每个做父母的辛苦打拼、竭尽全力,就是为了给孩子铺就一条“阳光大道”。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了溺爱孩子的危害,而一些家长却认为批评、罚站、谩骂甚至动手打,让孩子服软就是挫折教育。
我的高中同学安妮是一位全职妈妈,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她的宝贝儿子伊恩,我曾经在她家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吃午餐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在餐桌旁坐好了,伊恩好像对吃饭无动于衷,依旧专心致志地玩他的游戏机。
“该吃饭了,怎么还在玩儿?我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白萝卜炖排骨。”
“我不想吃炖排骨,想吃可乐鸡翅。”
“先吃午饭,下次再给你做。”
“不要,我就要吃鸡翅。”
“你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今天有客人在,哪有孩子像你这样的!”
“我就不喜欢吃排骨!”
“把你送到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去,就知道排骨有多好吃。那里的孩子什么都没得吃,很多孩子都饿死了。”
“我才不去,要去你去!”
“你还顶嘴,真是越来越不像话!快吃,再不吃我就揍你!”
孩子“哇”的一声大哭大闹起来??
显然这顿饭我也没有兴趣再吃下去,只能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劝慰同学。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但像安妮认为的那样.:孩子挑食,只要饿他一顿甚至揍一顿就能乖乖吃饭是行不通的,因为问题不会那么简单。现在的孩子特别能揣摩家长的心理,只要自己这顿不吃,下顿肯定得想办法让自己吃。别说鸡翅了,鱼翅都得想办法弄来。所以,这种“想当然”不但很难生效,往往还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呢?挫折教育就是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顺其自然地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顺利与挫折、痛苦与快乐。父母的作用既不是为孩子铺就一条坦途,也不是一味地制造坎坷,而是给孩子自然生长的环境,陪伴他走过人生道路。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成长是一个人蜕去幼稚浅薄的蛹衣,生出美丽蝶翼的过程。蜕变是痛苦的,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现实,也是我们人生的必经之路。因此,要让孩子认识挫折,感受到挫折的客观存在。但不可以打击孩子,挫伤孩子积极性;让孩子懂得挫折的附加值和意义比挫折本身更重要;孩子受挫后,父母不要用指责甚至谩骂的态度在孩子“伤口”上再撒把盐,应帮助孩子用理解的态度面对挫折并解决问题。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会克服挫折才是每个父母教会孩子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