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老舍散文集 精装读书会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老舍散文集 精装读书会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21-02-08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老舍的散文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雅俗共赏。具有通俗性、大众化、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并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2.老舍的文字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幽默风趣、一针见血。无论是描写世间百态、众生的喜怒哀乐,还是引人深思的命运悲歌,都始终贯穿他一贯的幽默风格。

3.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杰出的风俗画家,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京味儿”。正是这种写实化的独特风韵,使他独步文坛,独领风骚。

 
内容简介
老舍的散文在中国文坛上别具一格。本书精选老舍散文40余篇,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雅俗共赏。或描写风物人情,或针砭时事,或叙写家庭生活,或谈论文学创作,充分显示了老舍丰厚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作品始终贯穿他一贯的幽默风格,还原一个有声有色、完整丰满的世界,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生活的现实与沉重。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戏剧家。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一生写了800万字的作品,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猫城记》《二马》《离婚》,剧本《茶馆》《龙须沟》等。他的文字含蓄隽永,轻快诙谐,“京味儿”十足,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幽默大师。
目  录
第一章往事随风2 我的母亲
8 婆婆话
14 有了小孩以后
19 文艺副产品——孩子们的事情
25 家书一封
27 勤俭持家
29 搬家
32 “住”的梦
35 新年醉话

第二章半生缘
38 宗月大师
43 哭白涤洲
47 四位先生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他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戏剧家。他的文字幽默诙谐,“京味儿”十足,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幽默大师。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做活维持生计。九岁得人资助入读私塾,后曾因经济困难退学。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天津两地任教员。在此期间,老舍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1924年赴英讲学,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后又创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同时期创作话剧《茶馆》,是体现其文学语言艺术的巅峰之作。老舍的散文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坛上别具一格。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雅俗共赏。或描写风物人情,或针砭时事,或叙写家庭生活,或谈论文学创作,充分显示了老舍丰厚的文学功底及阅尽千帆的人生经历,他的作品具有通俗性、大众化、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并深受广大民众喜爱。老舍的文字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幽默风趣、一针见血。幽默让老舍拥有了独特的审美眼光,使其创作充满蓬勃生机。他的幽默不是为了找乐,而是一种人性眼光和悲悯心态。他对世人持平等态度,无论是描写世间百态生活、众生的喜怒哀乐,还是引人深思的命运悲歌,都始终贯穿他一贯的幽默风格,还原一个有声有色、完整丰满的世界,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生活的现实与沉重。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杰出的风俗画家,他是地道的北京人,对北京市民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因而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京味儿”。正是这种写实化的独特风韵,使他独步文坛,独领风骚。这位饱经苦难的人民艺术家,这位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用他的温暖和善意,回报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有如一块不朽的丰碑,深深活在人们的心中。需要指出的是,文中个别词句及标点的用法不合当代白话文的通行规范,这是早期白话文的语言习惯,为尊重原著,编者没有一一更改。
显示全部信息
免费在线读
我的母亲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工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他们作事,我老在
后面跟着。他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他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显示全部信息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