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聊斋汊子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聊斋汊子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21-04-01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董均伦、江源是“*后的采风者”,他们做了非常伟大的工作,把濒临绝迹的民间故事打捞起来,让它们在一代又一代人中流传下去。这些故事丰富多彩,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发于人民的智慧又在人民中口口相传的精神财富,这个宝库值得中国人永远珍藏。
1.全国民间文学荣誉奖获奖作品,埋没近40年,重现光彩。
2.传统文化全面复兴,中国的神仙妖怪开始进入新一代读者的视野,《聊斋汊子》是其中文学性*强的故事文本。
3.全新整理101个*美故事,全新版画插图。传统故事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内容简介

在蒲松龄的老家山东,在沂蒙山一带,人们把神话传说一类的故事都叫作“聊斋汊子”。《聊斋汊子(全两册)》是董均伦和江源历时数十年从搜集整理的无数故事中选出的。《聊斋汊子(全两册)》近百万言,长长短短百余故事,所有这些,都是来自齐鲁大地的口头文学,有的优美,有的神奇,有的浪漫,有的怪诞……语言质朴,故事富有活力,悉数展现历史风貌和人情世态,是民间文化真正的活化石。新版《聊斋汊子(全两册)》从1984年版《聊斋汊子》中删去了十几则篇幅较短的故事,从1987年版《聊斋汊子(续集)》中补入了十几则,*后一共选录101篇故事,并邀请优秀的年轻插画师为所有故事制作百余幅版画题花,力图打造一个*经典纯粹的民间故事版本。

作者简介

董均伦(1917-2004),山东威海人。江源,董均伦之妻,《聊斋汊子》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写作之重要搭档。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北平外国语专科学校学习英语的董均伦奔赴延安,历任八路军军医院翻译、野战医院英文教员等。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董均伦与江源夫妇二人历时半个世纪,以地处胶东半岛西部的昌邑牟家庄和鲁南沂蒙山等广大地区为基地,不分寒暑,长期驻扎在老百姓中,深入进行采录和调查,搜集和写定了大量在老百姓中间口头流传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主要是山东民间故事)。其中不少故事在日本被翻译出版为《山东民话集》,在德国被翻译出版为《白果子——中国民间故事集》。

目  录
《聊斋汊子(上)》
二小的故事
画上的媳妇
苍子花
三个儿子
虎口屋
大冬瓜
牙牙葫芦
枣核
银娘娘
房子的故事
玉石鹿
巧女庄
金香瓜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行万里路,找千人谈
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常常被说成倒骑着驴。蓬莱阁上画的八仙过海,其中的张果老,白胡子当胸,怀抱着唱道情用的简板,也是倒骑着驴。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话:“问了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这当然是传说,谁也没见过张果老,更不用说看到他倒骑驴了。可是,人民群众却借着神话传说中的张果老的形景儿,一句话指出了个寓意深刻的道理。就是说,既要往前走,又要朝后看。向后看也是为了更好地往前走,眼前的路都接连着过去的路。在《聊斋汊子续集》(1987年版本)搞出之后,回头看看这段走过的路,一些经过和感受还那样叫人难以忘记。此时写出来,想想倒也合适。
民间故事是蕴藏在群众中间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的宝库。在这些年的搜集整理工作中,跑的地方越多,越觉得这话千真万确。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就拿山东来说,从曹州牡丹之乡,到东海蓬莱阁,也有几千里路远,光齐鲁大地,就有多少的山山水水、多少的村村庄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劳动人民以自己家乡的景物、风俗人情、英雄豪杰,创造了大量的口头文学,多如天上的繁星。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几十年来,你在发掘赫尔传写沂蒙山区一带的人民口承叙事文学的工作上,作出非凡的努力和贡献,将来巨眼的文学史家一定会给以承认的。
——1997年初夏,钟敬文先生写给董均伦八十寿辰的贺信。

在线试读
画里人家
人家说穷得干净,王逢仙真是穷到了家,屋里清锅冷灶的什么东西也没有。老汉又说道:“小伙子,我远路风尘地走了一天,你能不能弄点饭给我吃?”这下王逢仙可做难了。拿什么东西给老汉吃呢?他东看看,西瞅瞅,忽然欢喜地说道:“这还用说吗?万事好挡,一饥难忍,还有一香炉子米,你吃了多少垫垫饥吧。”
王逢仙忙着刷锅添水,熬好了饭,亲自端到了老汉跟前。看着老汉喝得那么香甜,王逢仙问道:“老大爷,您从哪里来呀?”老汉说道:“我从东海崂山来。”王逢仙想问的话更多了。他说:“这个也去逛崂山,那个也去逛崂山,到底那崂山上有些什么好景致?俺去不了,听人家说说也好呀。”老汉笑眯眯地说道:“哈!那崂山上的景致千千万,说是没法说了,人家说看看好花眼睛亮,我是见了好人精神爽,今天我就画上一幅给你看看。”
老汉打开包袱,从竹篮里拿出来一支秃头笔,真是下笔有神,三画两画,三抹两抹,一会儿工夫,便在墙上画好了一幅画子。只见重重山,层层云,雪白的雀鸟飞在远远的海面上,绿树红花长在近处的小河边。河水明光丝亮的,翻起浪花转过了山脚,铺成水帘流过了石板。再下去,水慢波平,莲花开得枝枝新鲜,高大的青山也在河里照影。王逢仙站在画子跟前,越看越爱看,越看越着迷,看到了后来,他简直觉得自己已到了崂山啦,真的,他闻到花的香味了,他看见山顶上星星闪亮了。直到三更天,他才倒头睡下。
第二天清早,老汉对王逢仙说:“小伙子,单丝不成线,孤
树不成林,一个人过日子没滋少味的。我知道你要成个家口也不容易,我给你这个包袱吧,只要你常随身带着,它就能帮你成全一户好人家。”老汉嘱咐了一遍,又嘱咐了一遍,这才把包袱递给了他,然后就上路走了。
外面天亮啦,画里天也亮了,蓝光光的海水上升起了一个红艳艳的大日头,金光照得天地红。一霎的工夫,山尖金晃晃的闪光了,树梢上也镶上了一层好看的金边,青山绿水,花花草草,都是一片明光露亮。王逢仙从来没有看到那么白净的云雾,它们好像一栋银亮的高墙,遮住了远处重叠的大山,眼看着从云雾里面,影影绰绰地闪出了一个女人来。女人轻轻飘飘地越来越近,她绕过山顶上的小庙,又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走下了山坡。看得清这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大闺女。闺女站住了,像是桃花杏花云霞里开,那脸面花红丝白,那眼睛闪亮生情。闺女在河边石头上坐下,一把一把地洗起衣裳来了。王逢仙脸对着画子,不吃也不觉得饿,不喝也不觉得渴。日头上来了,柳树给闺女罩着阴凉。天快晌了,闺女洗完了衣裳,朝着王逢仙笑了笑,又顺着来时的小路,曲曲弯弯、黄莺穿柳样地走回去了。
一天过去了,一夜又过去了。外面天亮,画里天也亮了。日头又从东大海里升了起来,万里山河又是一片新。不早不晚,正在这时,闺女又来到河边洗衣裳。王逢仙脸对着画子,眼睛在闺女身上,心也在闺女身上,生怕少看了她一眼。闺女快洗快洗,不一会
显示全部信息
书摘插画
插图
显示全部信息
标签: 聊斋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