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经络腧穴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经络腧穴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教材 发布时间:2021-04-0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供针灸推拿专业使用。
本书分为三篇七章。上篇为经络腧穴学总论,主要介绍经络和腧穴的基本理论和包含的内容,中篇为经络腧穴学各论,第三章重点介绍十二经脉的经络与腧穴,第四章介绍奇经八脉,第五章介绍经外奇穴,下篇为经络腧穴现代研究。
目  录
绪言
上篇 经络腧穴总论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第一节 经络理论沿革
一、经络概念的形成
二、经络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经络系统基本内容
一、十二经脉
二、十二经别
三、十二经筋
四、十二皮部
五、十五络脉
六、奇经八脉
第三节 根结标本气街四海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对经络学说有所阐发,特别是关于奇经八脉和原气的论述,补充《内经》之不足。晋代王叔和《脉经·平奇经八脉病第四》系统补充了奇经八脉病候,这大大丰富了经络理论内涵。

  魏晋时皇甫谧编集的《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此书全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是汇集《素问》《九卷》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分类整理而成。《甲乙经》在晋以前医学文献的基础上,对经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整理研究,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别、。f^二经筋的基本内容,成为后世对经络学说研究的依据。

  据考证,魏晋时期已出现了直观的经络腧穴图,称为“明堂孔穴图”,并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晋代《抱朴子》就引用过《明堂流注偃侧图》,唐代甄权曾进行修订,孙思邈《急备干金要方》(简称《千金方》)(652年)加以引用,说“旧明堂图,年代久远,传写错误,不足指南,今一依甄权等新撰为定云耳。其十二经脉,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说明原图是用五彩标线的。壬焘《外台秘要》(752年)中又改绘成“十二人图”(将督脉并入足太阳,任脉并入足少阴)。后来在刻本中,这些图均未流传下米。

  宋朝对经络腧穴的整理研究甚为熏视,早期组织编写的《太平圣惠方》(992年),其第九十九卷称《针经》,第一百卷称《明堂灸经》,后人又称之为“明堂上经”和“明堂下经”,其中列有“十二人形”的经穴图。天圣四年(1026年)由王惟一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三卷,书中详述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和督、任二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参考各家学说予以订正,并绘制经脉腧穴图。次年铸成“铜人”经穴模型两喳,并以图经刻石,对统一经穴定位影响甚广。后期组织编写《圣济总录》(约lll2年),其中按经排列腧穴,为元代各书所继承,从而完成了经穴合一。

  宋、金以来,对经络概念的阐述有了新的发展。何若愚《流注指微论》日:“诸阳之经,行于脉外;诸阳之络,行于脉内。诸阴之经,行于脉内;诸阴之络,行于脉外。”也把经、络与脉作了区分,而且认为经与络是有深有浅的。元代窦默《针经指南》(1325‘F)说:“络有一十五,有横络三百余,有丝络一万八千,有孙络不知其纪。”明代钱雷《人竟经附录》(1606年)说:“十二经生十五络,十五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瞳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这一论述为以后医家所引用。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