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珍藏版
庆山专为新版作序
赠品:庆山短篇新作《表演》
庆山答编辑问
内容简介:
《眠空》记录了作者创作长篇小说《春宴》前后一年的时序更替里,自己的写作、行走、思考、情感及情绪。
远行、写作、阅读、严苛的内心训练。
《眠空》追求文字的纯美,并做到了真实、诚恳地记录。
“存在,并清楚察看生命的每一刻。”当自我与此在的世界拉开距离,山河日月、季节更替、人与情感都具备了崭新的意义。
庆山 曾用笔名安妮宝贝。畅销书作者。 作品有:《七月与安生》《八月未央》《二三事》《清醒纪》《莲花》《春宴》等。
庆山,原用笔名安妮宝贝。曾是最畅销的青春文学读物作者。她拥有母女两代读者(男性读者同样不少),她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被称为“青春小说旗手”,很多八零后作者深受其影响,以致有种说法:安妮宝贝经常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这是因为,某种意义上,庆山(安妮宝贝)是一个执着的探险者,执意地探索着诸如:个人意志、心灵疆域、情爱与生命的谜题。她顺着自己的心的方向,有时候走到了时代的前面,有时候又逆向到时代的后方。“总是超前一点点”,或者总是呈现出一点“不同”一点“特异”。将作品署名由“安妮宝贝”改为“庆山”,是她有感于生命新的阶段带来心灵蜕变的不同质地,因为属于“安妮宝贝”时期的思考与表达已经“完尽”,她从青春期的叛逆中挣脱出来,也从青春期的写作中挣脱出来,“庆山”代表着重生,一重新的身份一番新的轮回,由此而来的新的思考和写作。《眠空》即是她转型后记录自己生活和思考的一部优美的随笔作品。
它离我的心很近
《眠空》在2013年1月第一次出版。这本书主要组成部分,是杂志专栏、笔记和日记中的摘选和记录。当时把所有文字素材,每一段,每一节,经过重新调整和编辑,并不是随便铺陈。书在编排和节奏上形成呼吸,按照一种直觉生发。
虽文体自由,所抒写的观点或事物仍需要具备核心。《眠空》是后期比较成熟的作品,作者较容易推翻的是早期的观念,若没有推翻之意,也恐怕是个障碍。而眠空所抒写的观念,大多由思考所过滤,它离我的心很近,也并不会被轻易推翻。
是署名“安妮宝贝”的最后一部作品。之后以“庆山”笔名,发表《得未曾有》《月童度河》等作品。在这本书里面,也已暗藏更替的线索。此书出现一种较有距离感的观照。这种距离感也可称之为觉知。
从自己,看到天地,看到众生,这是以艺术为法门的进阶。在《眠空》之中,仿佛试图在看到众生。但其实是在众生之中看到微小而行进中的自己。
散文集是开放的形式。把自己生命的过程和真实细节,敞开给黑暗中的未知,作为一种分享和供给。这与小说的虚构状态完全不同。它也是一段生活经历的终结,就此留下标记。对我来说有特别的纪念。
“很多会意极深的词句,不再拘泥于意象的表达,更多的是对生命诸多现象的总结与贯彻。富有禅意的诗文三行,略有晦涩的词语两枚,即使在茫茫深夜,依然能给予孤独者以幸福澄澈般的光辉。”
这是读者所写的关于“眠空”的一段读后感。一本书最终应抵达的,是文字与读者在本质上的流动和连接。心与心相通之处,如同水中映照出圆月。即便身隔迢遥,从未在现实中相遇,而心已会合。
庆山
2016年4月5日 北京
庆山的书陪伴我至今,自己读,自己看,自己写,从中领悟,从中体会。也没与别人提过你的小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懂,告诉他们似乎是种亵渎和多余。你说的观点我都明白并认同,如果没有那份豁达,果敢,无畏的心境,不可能从那个体制中跳出来。学了一项技能,做起了生意。也不可能忍耐一个人忍耐7年。
——李佳雯
读《眠空》,仿佛在经历一趟四季旅行。春,夏,秋,冬。每到一处,都有等在那里的风景。每一次抵达,有不同的感受。*后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就像旅行回来,翻阅那些拍摄下来照片。而那些特殊的目的地,总想多去几次。所以,我还会在适合的时间捧起它来。
——岸春
高考失利,选择复读。有时深夜睡不着,会翻开《眠空》,让自己省思,也写下自己片刻哀侧欢愉。有天深夜,实在睡不着,就出门去高中的学校。路灯昏黄,一个人在马路上。穿过一个街道,又一个街道。仿佛要回到那三年无法回去的时光。学校的门是锁着的,一个人在门外徘徊。想着,进去又能怎样呢?已经回不去了,只能咬着牙向前走。离开时,我拍下夜色下的学校大门。那是我宝贵的三年,爱过的人、两三好友、待我很好的老师以及美好的青春。
——付应路
《眠空》我已翻来覆去不下三遍。每一遍重温都有更深的认识。每次收获认知,都让我离安妮的内心更近一些。就像出海去寻一座岛屿,漂泊辗转多久之后,终于能看清岛屿的全貌。小心涉足而上,于我又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我确信,我尚有未参透之处。而这些无知,将引导我再次深入,企图探看岛屿另一侧的风貌。
——苏佳桐
《眠空》中,探讨的是对人、对己,与“人”相处的关系。与自己相处是值得沉思的,看着你逐渐从恶劣走向善待,一步一步观自在,观内心。用时间和阅历修复情感,走向平顺,柔软的关系。都说时光磨人,自然界中磨蚀尖锐的,风、水、冰、热度。万事万物都在被大环境一片一刀地塑造成柔软无害的样子。这也是一种通达的方式。
今日失眠到凌晨四点。失眠让人看到自己的病态,如同《小团圆》结尾处提到的泡在药水中的怪兽,本以为更新换代,此刻却又原形毕露。失眠带来的窘迫,把人驱赶至记忆边缘。在白日,人尽力卸去自我的负担,以工作娱乐交际行动作为种种麻醉剂,得到身心干净坚硬的错觉。失眠令人污浊。如同黏稠的液体渗出,身心浸透显示出重量。
自我此刻顽劣地跳脱出来,发出试探。一旦被激发,便面对与之争斗。你来我往。这艰难的抵挡。
想到的问题是,曾经那么多的人,喜欢过,被喜欢过;爱过,被爱过。终了,那些行为和语言如潮水退却,在肉身表面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只有彼此相遇和相处的时刻所累叠起来的意识和记忆,如同空旷山谷一道隐约回音,震荡在内心深处。我想它们不会消失。它们只是在等待被吸收。
感情的结果最终是一种理性。是人的天性不具备留恋,还是前进的生活强迫抛却蜕下来的旧壳。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为无情和客观。人也是软弱和孤立的。没有依傍。哪怕只是记忆的依傍。记忆的依傍仍是虚空。行为被清除得如此干净。时间徒然存余留恋之心。
记忆结构成身心血肉的一部分。坚固,绵延,直至趋向冷寂。只有写作使它苏醒、凸显、融解、流动。写作激活了记忆。记忆则投食于写作。
◇
这一年冬季,对我而言,意味着静守、观察、分辨、收藏。心沉潜于海底,幽暗保留它的秘密。隐约可分辨远处点点光斑浮显,小心屏住呼吸观望。停留于暗中以它为滋养。等待全力跃出于海面被阳光击碎的一刻。感觉生长期将从明年春天开始。
在春天到来之前,不免略有些颓唐。封闭式工作,间或睡眠,偶尔与人约见,阅读,走路,隐匿与消沉,逐日清扫内心空间。在难以言说的一种混沌和清醒之中,度过时日。
有时我觉得时间并非一个孤立的进行式。人类对于时间的定义,只是出于各自想象和推测。它是一个无限扩展的平面,还是一条盘旋而上的通道?时间的流动如此深邃难言,我们置身其中,如海水之中的水滴,又如何对自身无法“看见”和“隔离”的存在做出描述?
因为无知无觉,人拥有自由想象。因故,对我而言,时间并非一个孤立的进行式。
我猜测过往只是失踪,放置于时间平滑而开放的界面,打包整理,罗列在某个无法触及的维度。但即便可以回去,再次伸手取下它们,我也不想走上这条回头路。更不试图把它们逐一打开。不纠缠,不黏着,不把玩,不回味。过往的意义在每一刻逝去的当下完成。
如同此刻,写作之于我,是把记忆逐一打包和搁置的过程。把它们扔入体内悄无声息的骨血之中。扔入一刻也不停止变动的流水之中。
除了写作,找不到其他更理性更彻底的整理与清除方式。
喜欢观察人的手。一双手背上有青色筋脉微微凸显的手,看起来真是美极了。不论男女。
经常看自己的手,也看所爱着的那些男子和女人的手。他们抚触过的杯子,用力的方式,把手伸向我试图联接。手指的轮廓和肌肤。炎热的夏季,旅馆房间,手指抚摸过背部,识别其中所传递的问询和柔情。默默中几近入睡。
每年春天都会起心动念,想出发坐一趟火车去洛阳看牡丹。但事实上从未成行。也许,在内心保留的这个念头,最终所向并非牡丹,而是一条幻想中可抵达的道路。我幻想洛阳每年春天盛开的牡丹花,想坐车去观望它们。但其实可以允许这个愿望从未成形。
情爱是一种可训练可增进的能力。情爱仍是最深沉的幻觉(这也是《春宴》的主题之一)。有时它看起来激进和充满勇气,仿佛正被实现和推动,却不过是临近深渊的倾身探入。与其说我们渴望得到爱,不如说我们意欲在其中获取强烈的实践体验。
他来探望我。告别之前,在暮色中并肩而坐,看公园里的少年们打篮球。天色逐渐暗落。走上山坡,他摘下一枝鸢尾递与我。这紫色花朵适合单独观赏。即便热闹茁壮地群生,也显出桀骜不驯。天边浮出细细的弯月。抽完最后一根烟。
一切终究是会过完的。残存中没有余地。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正当夜深人静时,天地一时澄澄的,且道是什么?”晚上继续读宋人论禅。
早起在花园里拍下花朵种种。白紫丁香盛放,海棠桃花樱花玉兰接近颓败,鸢尾蹿出花苞,月季抽发枝叶。花期有条不紊,秩序井然,一切适宜而合理。秩序是指万事万物开始有时,盛衰有时,终结有时,重生有时。这不禁令人安心。
一个夜晚,我告诉自己这样的难过只能有一次。
关于《眠空》
◇《眠空》用一本书记录了你一年里四个季节中的观察和冥想,小到一花一叶,大到宇宙星空,短句式的、段落式的体例,像日本俳句,也有明清笔记流韵,你是怎么考虑《眠空》这种体裁的? 你心中的文学的美是什么?你想创作的作品要达到怎样的美学指标?
庆山:《眠空》集中的是2011、2012期间的日记、笔记、专栏,离现在已经有段时间。我的心更新得比较快,每个阶段的表达和想法都会有所差别。特定时期的文字,会体现我在那个阶段的一些阅读和思考的重心。对日本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有由衷的喜爱,在那几年阅读比较多一些,比如日本俳句、明清笔记之类。喜欢它们传递出来的一种直接、跳跃、简洁、超越性的文字表现力。它们呈现出来的观念是,当我们试图表达的时候,要抓住其凝聚而重要的核心,无须束缚于形式或常规。思路有跳脱性,而文字宜简洁。这种表达方式虽然不拘一格,但同时也是优雅、端正、有气场的。在我看来,这样的文字很美。
◇《眠空》记录了你一年当中的行走、写作、生活和思考。我们看到,写作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甚至可以说你其他的活动:读书、旅行等等,其实都在为写作做准备,或者仅仅为等待下一次写作的来临。如果我们解读为你首先是作为一个写作者庆山而存在,你认同吗?
庆山:我首先是一个写作者。每年有一些时间会固定写作,其余的时间,或许在旅行、种花、喝茶、读书、听音乐、健行、看电影、烹煮、清洁……做各种琐碎而细微的家常事情。也照顾养育孩子。但这一切行动最终又会返照于写作之中。如果说写作是一种心的训练,心的表达,那么,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场景,生命的点滴感受,都可以成为这种表达的对境。我们总是可以从中得到感受、思考与沉淀。写作与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密不可分,也与行为和心境态密不可分。最终,这一切都会在写作中得到过滤及萃取。写作保留这些萃取中最精华的部分。如此才可以与众人分享。
◇ 《眠空》记录的这一年正是写作长篇小说《春宴》的时段,你把写作比喻为:一再浸入重生的河,在残缺的镜中照见幻世的影。写作是在真实的生活与虚幻的世界之间沉浮,你说,写作,是“自我的战争”。在虚幻的世界找到真实感,在真实的生活中又要出离的借口,这些复杂的精神活动或者移情作用往往会令人幻灭、破碎,《眠空》显示出你屡屡重整自我的努力,真实地袒露了你的脆弱和你的坚强。和初写作的时候相比有明显变化,那时候,你是离开,在别的地方开始;现在你也离开,是找到力量回到原来的地方,你现在注重累积、成长,不是从前决绝的抛弃旧我和现实关系,这是不是你所说的承担和成熟?这和你在作品中越来越多地表达历史和文化的继承关系的重要意义也是吻合的。
庆山:作品跟随着心和时间往前走。人走得多远,心走得多远,文字所展现得空间和深度也日益拓展。这些因素本身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没有一个作者可以脱离他本身的界限,而单独地去创作一个与己无关的作品。如果有,那么这样的作品在我看来并无意义。文学的第一要义,应是一种真诚而独特的个体表达,即我们表达自己,然后由此连接世界和众生。作者与文字之间是有这样的一种密不可分的生命连接,所以他的文字会体现他生命的范围和边界。要先拓展的是生命的范围和边界,之后会拓展作品的深度。
◇ 《眠空》用很多的篇幅讨论了“情爱”。作为一个写作者,情爱会是他作品中自然而然的主题;在你这儿,情爱是一个在不断深入探究的问题。好像它不仅是书中人物的困惑与纠结,同时也是你自身的困惑与纠结。你的爱情小说,是问题小说。
庆山:情感是一条漫长的隧道,我们需要穿越,而穿越会经历迷惑、艰难、黑暗与苦痛。情感是人类基本而重要的欲望,穿越欲望并不那么容易。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借以能够洞察和解决属于自身的许多问题,看到所需要面对的生命漏洞和现实,也看到他人的局限和特质。这会增加我们心的理解和悲悯能力,让它学会承担、接纳、原谅、给予。这本身就是一个修行过程。
◇ 《眠空》里你写到:“我是个母亲吗?”这种自我怀疑与大多数有了孩子便理所当然地做了母亲或父亲的人不同,你在质疑自己作为母亲的资格。其实,我们真的需要这种理性。作为母亲,对女儿的爱来得强烈而自然,但你似乎怀有审视和克制,不让它成为泛滥的爱。你审视作为母亲的情感,也审视作为母亲的自己,你说:“我的内心一直也有个孩子,渴望与她一起成长。”你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以后,“能够‘看见’母亲心中的这个孩子。”这句话感人至深。在“做母亲”这个问题上,你有格外郑重的态度。
庆山: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也许因为以前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相处的感受比较强烈,所以心里比较敏感。时常会反省自己,大人的状态和表达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感受。务必把对方当作一个独立而需要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不管她的年龄在哪个阶段。随着她渐渐长大,父母成为有趣而丰富的有魅力大人,成为可以与她聊天、玩耍、欣赏万事万物的朋友,比单纯地照顾衣食住行更重要。给予她美好的体验,智慧的经验,比无微不至重要。两个人相处,首先是以彼此的质地在相处,所以,要关照自己的质地,也注意培育她的质地。孩子慢慢成长,逐渐更加需要独处的空间,需要安静,需要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这些也是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大人们在陪伴和帮助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
◇ 你将自己的人生态度定义为“一意孤行”,你常常说到“自足”、“完成”,《眠空》呈现了你用力的每一天,可以说《眠空》是一部实践之书,记录了你身体力行的众多时刻。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些事和应该成为怎样的人,你有不同的答案。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者,孤独和隔绝是你必尝的果实,然而你站立在自己的荣耀之巅,《眠空》让我们分享了那些难以言说的内心激情和幸福时刻。
庆山:在《眠空》当中,我如实纪录当下某一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行,是对心境的一种纪录、对照、检查和实践。这是自我实践的过程。我也许是个人主义者,我时常觉得,在这个世界存在,人的首要任务是清洁、丰富、训练、超越自己。实现自度,即是帮助世界。太多人习惯在对外的讨伐和战争之中去逃避和隐藏自己的问题,这没有什么用处。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完成自我的生命路程,而这个个体生命同时在付出给予这个世界。这有一个先后顺序。
◇ 记录日常生活的一个时刻、某件器物、一种感悟、一个举止、某个人的一句话,一封来信,种种,用记录把当下牢牢固定住,使它以鲜明的印刻存在下来,是《眠空》的主旨。你力图让写作呈现手工式的质地和耐心。细节上具有精微之美。《眠空》被誉为美文即因如此。
庆山:对我来说,这种写法并不艰难,也无须刻意。因为它们是我的心所展现的一部分。是我对万事万物保持的态度和观点。文字的力量正在于,我们可以以此为载体,流动见闻、智慧、审美、价值观。文字具备能量,值得好好地使用它,以此为工具。
◇ 跟生活拉开距离,给以审美的观照。这是你在《眠空》里表达的世界观,但做到这点,需要长期的自觉的自我训练。我们怎么做到让自己的人生是一种审美的人生?
庆山:审美是一种能力,需要有些天赋,也需要相应的训练和学习。如果能够让自己的心安静、敏感,留出清洁的空间感,更容易觉察和体会到事物的美感,与它们彼此相应。有时需要发现一些平凡的、微小的事物的美好之处,比如一盏茶,一阵午后的雷雨,一棵正在开花的树,或者一面不被打扰的湖水。而不是跟随社会浮躁的价值观,觉得买奢侈品、享受各种欲望与娱乐的欢愉才是满足。也不需要一味地跟随和趋同他人与集体。每个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能力。有时一些能够用自己的手做出来的艺术品,可以与心彼此共舞的事物,更能进入心灵深处。
关于作者
◇ 绘画、音乐、书籍、舞蹈、话剧、传统戏曲,你怎么认知?它们与你的日常生活分别构成什么关系?
庆山:我觉得艺术虽然分为各种不同的门类,但它们本质上都是一个源头,都是我们的心,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所发生的作用。它是一种创造、表达、存在。我欣赏和接纳不同的艺术形式,并且用它们来滋养自己的日常生活。
◇ 你经常旅行吗?对目的地的挑选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能说说你最近的一次旅行吗?
庆山:我经常旅行。但一般不会漫无目的,总是会有一个方向。现在的旅行大多数与修行有关,或者与孩子有关。最近带女儿去了大足石窟,看到精妙绝伦的圆觉洞。
◇ 感觉你的阅读有一个从西方文学向中国古典文学侧重的变化,是这样吗?如果是,为什么会回到中国古典传统?
庆山:这两者应该是并重的,对我都有很深的影响。我一直想写本发生在宋代的小说。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时代。但感觉要做许多许多的准备工作,所以还没有实际地开始(或者觉得还不到时间点去开始,还需要准备)。只是在意念中一直保留着这个念头。
◇ 你采访过宗教人士、手工艺人和其他行业人士,你是怎么选择采访对象的?为什么你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感兴趣?
庆山:采访对象也需要缘分,在恰当的时候与地点。他们是有自己的特长或个性的个体,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这是可以被分享的。目前社会我们仿佛被一种单调而功利的价值观所推动,并且不加入其中的人会觉得极为孤立而茫然。大家对精神性的部分应该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年轻的读者。
◇ 你对现代化进程和科技的力量怎么看?
庆山:它们对物质世界有用,但对人的心灵层面似乎有些负面影响。
◇ 你如何理解都市人的生存处境?
庆山:我觉得人应该适当避开外界的一些不必要和不需要的信息。它们大多都是假象。而以物质去解决心灵困境的方式,显然也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更多觉知。
◇ 你理想中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有参照系吗?
庆山:有一门手艺用以修炼、成道、谋生,过简单知足的生活,安静而平衡,丰富而独立。住在空气新鲜有好山好水的地方。有互相照顾和欣赏的伴侣。能够为别人做些事情。这样的生活是有人在实践的,也不算是一个理想。它的背后也有需要承担的代价。
◇ 你对居住环境有什么要求?你看重这个吗?
庆山:居住环境最好是有新鲜空气,干净的水,这是最基本的。但有时也不能做到。我们有时会因为业力的关系而停留在一个也许并不适合居住的城市里。
◇ 生活中你是一个朴素的人吗?你享用名牌吗?
庆山:是朴素的。不需要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