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文学作品中精彩的人物心理描写片段,分析心理描写的角度和方法,给中学生作文提供实用性指导。全书分18个部分,从愁苦心理的剖析、内心的跌宕起伏、复杂心理的表现、幻觉错觉与梦境、如何展现想象的翅膀等等方面,从细节处解析心理描写的密码。
施复是白话小说《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主人公之一,以上三段是文章开头对他在拾到六两多银子之后的心理变化过程的描写。
其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没有直接写施复拾金不昧的高尚举动,而是从他起初的“心中欢喜”落笔,先是计划如何利用这些银子,但是转念又设想了失主的几种情况,于是“良心发现”,决定将银子放回原处,等待失主。整个心理变化过程的描写真实可信,使施复这个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推而广之,我们在作文中,如果遇到写某人做出决定前的心理,便可以运用这种手法,先从其反面的想法人手,然后逐渐否定之,最后做出一个“违背初衷”的决定。
我们设置这样一个情境:一天放学后,因为值日,你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无意中,你发现窗台上躺着一块不知是谁遗忘的手表,而且恰巧是你心仪已久的那款。你先是惊喜: “反正也没人看见,就据为己有吧,一块手表算得了什么?”但转念又想:“丢了手表的同学该会多么着急呀!那么多的叔叔阿姨拾到万元巨款都没有心动,我怎么能因为这一块小小的手表就丧失了人格呢?… ”你越想越觉得一开始的想法很不应该,终于决定将手表交给老师。
当然,心理转变不一定都是由坏变好,也可能是由好变坏。同是上面的情境设置,在梦寐以求的手表面前,你开始可能是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却终于抵制不住诱惑:“反正也没人知道,仅仅是一块手表而已,我又没去偷,没去抢。”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手表自然就走进了你的口袋。人的很多想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多少恶念转善,多少善念转恶”,我们要注意描写人物的心理转化过程,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才能真实、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