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启蒙札记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启蒙札记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21-04-03
内容简介

所谓启蒙,说到底就是“启”愚昧之蒙,即康德所言“从迷信中解放出来”,以通向自由之路。本书是一部扼要介绍18世纪欧洲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及社会背景的通识作品。作者陈乐民先生晚年将切身关心的问题越来越集中于欧洲文明进程中的启蒙时期。他认为18世纪欧洲的早期启蒙思潮是诸多理论交汇的结果,既错综复杂又博大精深。本书中,他将自己接触到的有关欧洲启蒙的历史材料以随笔的形式进行分题叙述,希望引领读者探求启蒙的历史过程、了解启蒙思想家的代表思想、反思启蒙的历史意义、理清国人对于启蒙的认识。全书以伏尔泰为引线,串起了几乎所有17、18世纪英国与法国的著名启蒙思想家,深刻阐释出启蒙的终极意义,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简而明道理:“我挚爱的祖国多么需要一种彻底的启蒙精神。”

作者简介

陈乐民(1930—2008),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前欧洲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东欧巨变与欧洲重建》、《战后英国外交史》(主编并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主编并主要撰稿)、《欧洲文明的进程》、《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20世纪的欧洲》、《欧洲文明十五讲》、《莱布尼茨读本》、《徜徉集》、《启蒙札记》、《对话欧洲》等。

目  录
辑一 何谓启蒙
讲一点18 世纪以前的历史
科尼斯堡的圣人
康德论启蒙
启蒙在苏格兰
启蒙的进程——以英国为例
英国启蒙的近代意义

辑二 伏尔泰与启蒙
伏尔泰与启蒙
重读伏尔泰《哲学通信》
理性·人性·文人
跟伏尔泰去英国
“理性”在历史的长途跋涉中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启蒙”像在一片黑暗中划开一道光,这道光与社会进步的互动越来越强,预示着它将驱散黑暗和落后。“启蒙”具有普遍性,任何一个民族从野蛮、愚昧、专制、盲从的社会到文明、民主、自由、人权受到普遍尊重的社会,都必须经过“启蒙”阶段,不能逾越和绕过。

——陈乐民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仅没有淡忘,反是越来越怀念他——乐民兄真是走得太早了,中国民主和科学的启蒙需要他。像乐民兄这样地地道道的读书人,这样荟萃中西且古今文化融于一身的人文学者,这样超乎物外、身体力行的启蒙者,难道真成绝响?难道我们真可以听任其成为绝响?

——朱尚同

在线试读
(一)所谓中国“儒学”对欧洲启蒙时期的思想影响,其源只能来自利玛窦起的耶稣会传教士,尤其是康熙年间在宫中行走的那些法国传教士们。这几乎是这个时期了解中国的唯一渠道。教士们口耳文字所传,很不一致。早期的利玛窦与龙华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即完全相反,有些观点是对立的。尔后利、龙两种意见在传教士当中形成对立的两派,成为天主教内有名的中国“礼仪之争”。简言之,即对中国文化持“调和”或“求同”的态度和持“立异”或“批评”的态度。传教士的不同意见也影响了当时的知识界。莱布尼茨和伏尔泰属于前一种意见。莱氏以宋儒“理、气”之辨支持自己的“单子论”,以“八卦图”支持自己的“二进位制”。伏尔泰则以“儒学”中的“仁”的概念支持自己的“宽容”论。而与莱布尼茨同时的马勒伯朗士则本龙华民所见,以为“理、气”之说可与欧洲的“泛神论”相侔,攻为变相的“无神论”。孟德斯鸠与伏尔泰同时,他从传教士那里得到的关于中国的印象也完全不同。看看《论法的精神》里中国人的形象,常不禁会使人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怯懦、自私而又懒惰……所以传教士传递的信息和观感是很不一样的。
(二)从深层的思想看,无论是英伦的自由主义传统,还是西欧大陆的理性主义传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完全是两条道上跑的车。前者的历史源泉是两希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经文艺复兴、宗教革命而通向近代启蒙思想,并导出民主与科学;后者的历史源泉及其传承路线是顾准所说的“史官文化”,专一地服务于当时的政治与道德。这一特点已为17、18世纪欧洲思想家所认识到,伏尔泰就曾说中国哲学是“应用哲学”或“道德哲学”。
其实,今天说中国“儒学”启发了欧洲之启蒙运动者,并非新论。张君劢在20世纪40年代(或更早?)即曾说过:“吾国所谓理,所谓道,在关闭时代,不外乎仁义礼智孝悌忠信而已。孰知此理此道传至欧洲以后,乃复为理性主义,在知识方面为范畴为论理方法,在行为方面为道德为意志自由。”此“理”此“道”如何“变”成了欧洲的“理性主义”的,是不可能说得圆的,且张氏这段话本身已分明中国的“理”与欧洲的“理性”本是两码事。欧洲的“理性主义”自有其自身的历史人文渊源,不是外来的。欧洲人接触到宋儒的“理”时依音译为“Li”,有时还与“礼”混同,猜度大体与他们的“reason”相应,西文的“reason”与中国的“理”,在中文中虽都有个“理”字,但各属自己的道统,是互无联属的。
显示全部信息
标签: 启蒙 札记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