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的是欧洲,想的是中国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看的是欧洲,想的是中国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21-04-06
内容简介

《看的是欧洲,想的是中国》为“陈乐民作品新编”之一种,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中西文明交流与比较的各类文字,集中呈现了作者晚年对“西方何以为西方,中国何以为中国”这一主题的孜孜思索。 作者专注于研究中西历史进程的分野与关联,关注历史结构的演变,强调中西文明对比的方法论问题。同时更善于从微观处把握历史发展的关键部位。 作者阐述了诸如中国从何时起开始落后于西方、中西文明的不同“思想底格”、现代化与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形成新的“自性”等问题。其全局性的视野、敏锐的观察力,颇具启发性。

作者简介

陈乐民(1930—2008),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前欧洲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东欧巨变与欧洲重建》、《战后英国外交史》(主编并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主编并主要撰稿)、《欧洲文明的进程》、《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20世纪的欧洲》、《欧洲文明十五讲》、《莱布尼茨读本》、《徜徉集》、《启蒙札记》、《对话欧洲》等。

目  录
上辑
古中国与西域 / 003
两汉魏晋叙大秦 / 006
两汉与欧洲之交 / 011
历史与展望
——中欧交流发展之我见 / 013
“西学东渐”与我们的“容忍度” / 026
中西历史文化方圆难周 / 029
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不速之客 / 035
关于18 世纪西欧天主教内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一个“新发现” / 067
徐光启、利玛窦及17 世纪中西文化会通与冲突 / 070
上海人徐光启 / 120
大写的徐光启 / 123
培根和徐光启 / 130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陈先生在古今的文化里,常常找到逻辑的线索,不相干的存在往往连类一体,遂有了新意。一边面对欧洲文明史,一边冷思国故,于古人文字得趣多多。他看古人,有西方的参照对之,结论自然不同于常人。从西学角度看中学,和从中学角度看西学,在陈先生的文章里多见异彩。
——孙郁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我们需要一次“文艺复兴”
——对中西交流的一些看法

中西文化交流是个老话题了,但是人们还要不厌其烦地、时不时地拣起这个老话题。
谈交流,必然涉及差异;道理很简单,若无差异,何来交流?所以,交流是以差异为前提的。
这里,我只是十分概括地对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些问题谈些想法:一是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二是关于中西文化交流问题的认识。
需说明的是,此处的“文化”,是“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并不涉及文化领域里的特定具体形式或门类。
第一个问题,我对中西文化的认识。
在各种文化的相互关系中,通常最为宽泛的说法,指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关系。这种说法是不十分严格的。
西方文化比较容易理解。虽然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有所不同,即使在欧洲范围内,也有不同的文化;但是,从根本和源流上看,都可以上溯到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明。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汇经历了从古到今的自然历程。西方文明所使用的概念(concepts)和范畴(categories)是相通的。
东方文化则复杂得多。西方人常有以“儒”家来概括东方文化的,这是一种误解。东方文明没有像西方文明那样有共同的“根”,甚至以中国文化论,也不好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儒”家。第一,从来就没有纯粹的“儒”,中国传统文化,至少是“儒”“道”“释”三家合流,还不要算影响很大的“法”家、“墨”家等等。第二,“儒”是一种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它不是宗教;中国文化中有哲学兴趣的主要是在“道”和“释”里,有些思辨的(speculative)味道。“儒”“道”“释”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磨合,到11、12 世纪融合成以“儒”为主的传统的文化,一直统治着中华帝国的封闭社会。
这种文化在亚洲东部有些影响,在亚洲其他部分几乎没有或很少有影响,它们都有自己的本土文化。如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突厥文化、波斯文化等等。有人把日本、朝鲜半岛都划在“儒”家文化圈里;诚然“儒”在那里有些影响,但是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讲这些,只是为了说明东方文明有许多不同的“根”,虽然它们之间有沟通,但是与西方那样有共同的“根”不一样。
显示全部信息
标签: 欧洲 中国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