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重說中國近代史PDF,TXT迅雷下載,磁力鏈接,網盤下載

重說中國近代史PDF,TXT迅雷下載,磁力鏈接,網盤下載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16-12-02
編輯推薦

◆備受歡迎的大學教授張鳴經典代表作,近代史類別超級暢銷書,全新修訂再版。

◆新增2萬字全新內文,和30張高清老照片。

◆張鳴親自為修訂版作序。

◆新政為何失敗?民間為何排外?中國如何真正走出近代?一切問題的答案都藏在近代史的深處,隻有冷靜地審視過去,才能不在同一個坑裏反複折騰、反複跌倒。

◆俞敏洪、吳思、李零、易中天、羅振宇、秦暉等各界名人大力推薦。

 

推薦鏈接:

《張鳴重說晚清民國》

《晚清*後十八年》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漢武帝:皇權的邏輯》

 
內容推薦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漫長的八十年裏,中國摸爬滾打,艱難前行,為何屢屢在看到希望之後,又陷入更深的絕望,走不出不斷失敗的怪圈?

  一場鴉片戰爭轟開了中國的大門,清廷不得不大量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

  洋務運動以巨資打造強大的北洋艦隊,甲午戰爭卻將中國再次送入慘敗的深淵;

  戊戌變法嚐試模仿西方的製度,慈禧的貪權戀棧卻令變法戛然而終;

  義和團在當權者的縱容下“扶清滅洋”,卻造成了八國聯軍的共同侵華;

  一場被寄予厚望的立憲改革,最終卻掀起了改天換地的辛亥革命;

  革命的熱情尚未冷卻,袁世凱的複辟卻已箭在弦上……

  一次又一次的掙紮,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背後到底藏著怎樣的曆史規律?中國到底怎樣才能走出這個怪圈?

  翻開本書,從近代史的深處探尋一切問題的答案,隻有冷靜地審視過去,才能不在同一個坑裏反複折騰、反複跌倒。

作者簡介

張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對中國社會各種曆史性問題有極其深刻的研究;他的作品富含文化底蘊與社會責任感,道出的問題往往一針見血。代表作品有:《重說中國近代史》《辛亥:搖晃的中國》《張鳴重說晚清民國》。

目  錄
自 序
導 論 中國近代史開場白
對於近代史的“三婦”心態
中西兩種體係
中國的抵抗
第一講 鴉片戰爭始末
中西近代史的不同開端
中國和英國的第一次直接碰撞
鴉片——打破中英貿易結構的不平衡
英國對中國政策的成本核算
中英的戰爭技術和戰略對比
開放教禁帶來了西方的輸入
傳統曆史締造的兩個神話
開門之後出現了玻璃門
顯示全部信息
媒體評論

1.不站在階級立場、不站在革命立場寫的一本曆史書。讓我們可以不戴著有色眼鏡看一眼曆史,覺得曆史多了一份真實,我們也對曆史多了一份觸感。

——俞敏洪

2.有思想,有見地,有學問,無官腔,十分好讀。

——易中天


3.讀張鳴的文章既可以作輕鬆的享受,也可以從裏麵學到很多近代史的知識,可以說是讀史的捷徑。

——李零


4.看透槍杆子,了解鋤把子,張鳴抓住了這兩個要點,中國曆史的真相就能說個八九不離十了。我對他的理解,有時候也經常是對我自己的理解。

——吳思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

重說中國近代史:

      其實,鴉片戰爭之敗,不在於清軍的將領和士兵不勇敢或者不愛國,也不是武器差太遠,關鍵還在於具體的戰爭技術和戰略境界比別人差太遠。清政府不知道炮台之間的火力配合,也不知道炮台還要修築頂蓋,而且增兵也不是這麽個增法,往炮台上多增兵就是增大傷亡。後來沿海的曆次戰役幾乎全是如此,唯一給英軍造成較大損失的就是鎮江,在這裏,八旗兵最後一次捍衛了他們祖先的榮譽。以前八旗兵很厲害,但康熙以後一直表現不好,這一次是他們最後一次閃耀光輝,副都統海齡率領他的一千青州兵確實打得很不錯。當然,英軍也太大意了,因為之前沿途的戰役贏得都太順利了,所以在攻打鎮江時他們沒有按照之前的作戰模式——先依靠密集的炮火把中國軍隊的防禦體係砸爛,然後再派遣步兵登陸——這一次英國士兵沒有準備炮火就直接上岸了,然後就跟八旗兵肉搏,所以這一次英軍傷亡了一百餘人。馬克思曾說,如果英軍一路都是這麽損失的話,他可能就到不了南京。畢竟英軍的總人數相比清軍來要少得多,但給英軍造成重大損失的戰役,也就這麽一次。

     所以說,現在回望當年的鴉片戰爭,中英兩國軍隊在物質上的差距並不算大,關鍵是戰術境界差了幾個檔次。我們的軍事思想和軍事組織已經落後了歐洲許多年,中國軍隊早就用上火器了,明朝就建立起了專執火器的神機營,但進入清朝之後,從來沒有想過在軍事組織上進行革新,將冷兵器時代的肉搏戰法轉變為現代利於使用火器的新式戰法。清朝統治者和軍隊將領或許從來沒有想到過這個問題,因為在此以前他們沒有遇到過像英國這樣的對手。而一旦遭遇這樣的強敵之後,他們就會覺得非常不適應。當年馬戛爾尼訪華,曾經想把他們的方陣給清朝將領演示一次的,但居然被拒絕了。沒想到幾十年後,過於自大傲慢的滿人將領就領受了教訓。鴉片戰爭期間,眾多能戰之士,從全國各地征調到沿海,卻是打一仗敗一仗。我們曆史書上所說的英雄,從關天培、定海三總兵到陳化成,這些英雄們的戰績都非常差,他們最偉大的地方就是死得比較壯烈。其實海齡是打得最好的,但我們卻沒把他當成英雄。總之,中英之間軟件建設的巨大差距,導致這場戰爭一直呈現一邊倒的態勢。英軍最終打到南京城下,兩江總督牛鑒擔心丟了城池,交了贖城費,英軍暫緩攻城。到這個時候,道光皇帝才恍然大悟,原來此前前線將領一次次的戰報,都是謊報軍情,根本沒有什麽勝仗,敵人似乎是不可戰勝的。無奈,隻有答應由“剿”改“撫”,中國被迫與其簽訂城下之盟。

      戰事之所以拖了兩年,一方麵是因為道光皇帝不知道,此番來的英國人並不像此前的侵略者一樣,要占你的城池,改換你的朝廷。他們隻是要中國開放,把中國拖入他們的世界體係。所以,前線的將領可以通過付費,不讓英國人攻城。一個省城都沒有淪陷,前線將領反而可以不斷地謊報軍情,說他們打贏了,殺敵無算,使得皇帝不覺得勢態很嚴重,事情還有可為。另一方麵是因為英國人對白河一帶的情形不大了解,沒有像後來那樣直逼津京,立竿見影地讓清朝皇帝屈服。

書摘插畫
插圖
标签: 中国 近代史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