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害虫抗药性分子机制与治理策略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害虫抗药性分子机制与治理策略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教材 发布时间:2016-12-23
编辑推荐

     高希武主编的《害虫抗药性分子机制与治理策略》分9章。第1章杀虫药剂抗性的百年史,用很短的篇幅介绍了害虫抗药性发展的历史以及除了防治失败以外的其他一些问题。第2~5章主要介绍钠离子通道、乙酰胆碱受体、昆虫γ—氨基酸受体以及乙酰胆碱酯酶等常见杀虫药剂的分子靶标及其靶标变异导致的抗药性。第6~8章主要介绍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S一转移酶和羧酸酯酶三大解毒代谢酶系及其与抗药性的关系。第9章介绍害虫对杀虫药剂抗性遗传。第10章是害虫抗药性治理策略。

 
内容推荐
害虫抗药性分子机制与治理策略介绍近年来害虫抗药性主要靶标蛋白和杀虫药剂解毒代谢蛋白变异的抗药性机制研究进展以及抗药性治理策略。抗药性机制部分主要包括钠离子通道、乙酰胆碱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以及乙酰胆碱酯酶等常见杀虫药剂的分子靶标、靶标变异导致的抗药性、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三大解毒代谢酶系及其与抗药性的关系。抗药性治理策略包括害虫对杀虫药剂抗性遗传和治理策略。全书共分10章,第1章介绍杀虫药剂抗性的百年史;第2~5章分别介绍昆虫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昆虫乙酰胆碱受体、昆虫γ‐氨基丁酸受体和乙酰胆碱酯酶与害虫抗药性;第6~8章分别介绍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及其介导的昆虫抗药性;第9~10章综述了害虫对杀虫药剂抗性遗传和害虫抗药性治理策略。
害虫抗药性分子机制与治理策略适合从事杀虫药剂和昆虫毒理学研究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高希武
目  录
前言
1 杀虫药剂抗性的百年史
参考文献
2 昆虫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与抗药性
2.1 引言
2.2 钠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
2.3 钠离子通道进化历史与基因
2.4 昆虫钠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
2.4.1 昆虫钠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
2.4.2 昆虫钠离子通道转录子的选择性剪接
2.4.3 昆虫钠离子通道转录子的RNA编辑
2.4.4 选择性剪接与RNA编辑后钠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
2.5 钠离子通道与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剂抗性
2.5.1 天然钠离子通道变异对拟除虫菊酯的敏感性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 杀虫药剂抗性的百年史
高希武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害虫抗药性是随着杀虫药剂使用出现的自然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微进化”。自从1908年发现抗药性的现象以来,到现在已经有100余年历史,几乎涉及所有投入市场的药剂。害虫抗药性产生给农业生产以及公共卫生病媒昆虫防治带来了重大损失。据国际杀虫药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nsecticideResistanceActionCommittee,IRAC)统计,2001年由于抗药性问题美国杀虫药剂的投入增加4000万美元;1991年美国仅马铃薯甲虫造成的损失就达1600万美元;在美国由于棉铃虫对菊酯类药剂的抗性,如果替代50%后,防治费用需要增加1倍,产量仍然降低11%(Riley,1990)。在我国杀虫药剂抗性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棉蚜,20世纪90年代的棉铃虫,21世纪的水稻褐飞虱、烟粉虱等。
杀虫药剂的使用一直是害虫防治的主要手段,其环境和抗药性风险是导致杀虫药剂品种退出市场的主要因子。1908年石灰硫磺合剂防治一种介壳虫失败后,1914年A.L.Melander首次以“Caninsectsbecomeresistanttosprays?”为标题在美国昆虫学会主办的JournalofEconomicEntomology杂志上做了报道。1914~1946年,对无机农药抗性的报道又增加了11例。以DDT为代表的有机杀虫药剂由于其极高的活性给人们带来了错误的信息,认为抗性只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家蝇对DDT产生抗性的事实使当初认为昆虫对有机杀虫药剂不产生抗性的幻想很快破灭。随着环戊二烯类、氨基甲酸酯类、甲醚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甚至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等的商品化,在引入市场后2~20年后抗性问题都逐渐显现出来。2008年统计有553种害虫(包括螨类)对331种杀虫药剂产生了抗性,抗药性报道的事例达到7747起,主要分布在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等(表1.1,图1.1)(Whalonetal.,2008)。到目前为止,至少有600种以上的昆虫产生了抗药性,还没有对抗药性“免疫”的药剂。目前比较有效地统计抗性事例的数据库见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ArthropodPesticideRe?sistanceDatabase(APRD)(http://www.pesticideresistance.com),这是一个免费的网站,可以按药剂种类、害虫(包括螨类)种类、国家或地区等检索害虫抗药性发生的情况。
害虫对杀虫药剂产生抗性的倍数一般在几十倍到几千倍不等,甚至上万倍。抗药性的产生使药剂对靶标生物的最低有效剂量随之增加,农民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增加施药的剂量(浓度)达到原来的防治效果,这就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重。最终的结果是制定的施药安全间隔期等没有实际意义,即使符合安全间隔期要求,由于施药剂量的加大,农产品残留仍然超标。图1.2显示出对靶标害虫的最低有效剂量、最大允许残留量和安全间隔期的关系。一般是依据农药的最低有效剂量制定其登记剂量,一般登记剂量要高于最低有效剂量。依据药剂对高等动物的毒理学参数(如由毒性试验制定的每日允许摄入量)
显示全部信息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