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洞见:领导者决策与修炼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洞见:领导者决策与修炼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经管 发布时间:2016-12-29
编辑推荐
    俗话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修炼决策洞见,化解领导者无能,需破“三无”——无知、无常、无行。无知,指“看不到”存在的问题;无常,指变乱动荡与社会互动而致未来“难预料”;无行,指思路清而仍然“做不好”。    

    为此,本书分四篇,围绕决策全过程管理所涉及的“前提、依据、情境、践行”等影响要素与对策建议这一主线,揭示现实存在的易致领导者无能的各种有意识或无意识因素,修炼领导者决策洞见,以洞见照亮前程,用决策创造未来。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企业经营的视角,以简约凝练的笔触,探讨领导者决策洞见的修炼问题。    

    全书分四篇共八章:   

    决策前提——目标定位、价值排序;

    决策依据——事实真相、情绪感觉;

    决策情境——受限决断、社会互动;

    决策践行——行思习性、组织惯例。

    通过揭示体现在决策初心、判断、选择、落实背后的人性特征与事物规律,为提升个体及组织的决策管理水平与能力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导。

作者简介

项保华

 

    生于1957 年,上大学前务过农、做过工、当过中学教师。1977 年考入浙江大学,先后于1982 年1 月、1984 年10 月、1991 年5 月获工学电机学士、管理工程硕士与博士学位。

    1993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 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师”,1996 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6—2001 年担任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入学考试管理科目的命题组组长。1984 年10 月至2007 年12 月在浙江大学任教,曾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管理工程学系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系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组成员。2000 年9 月起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主讲EMBA、MBA“战略”与“决策”课程,多次获复旦大学柯达、花旗、“MBA 最受欢迎老师”“EMBA 优秀教师”等教学奖。

    负责完成国家基金与企业委托咨询等20 多个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200 多篇,获各类成果奖近30 项,出版著作20 部,其中包括:管理研究者专业读物——《战略管理》《决策管理》《管理之理》,高级经理人精萃读物——《活着:企业战略决策精髓》《洞见:领导者决策与修炼》《觉悟:管理者无知与超越》(将出版)等。

 

 


目  录
引子——洞见照亮前程
第一篇 决策前提——初心
第1 章 目标定位
人生追求
成功:须节制无度欲望
幸福:接受不幸福现实
快乐:不期而遇方自在
自由:学会舍弃与放下
健康:重在防患免无妄
平衡:进取还需能知止
企业经营
自主品牌与贴牌代工
发展路径与内心喜欢
当下拍板与方案搜索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引子——洞见照亮前程
决策,就是做出解决问题的决定,将决定付诸行动并对行动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的过程。决策需要权衡取舍、判断选择,更需要承责、担当,离开了承责、担当,现实就多见牢骚者、挑刺者、键盘侠。决策洞见修炼,更呼唤建设者。
作为旁观者、参谋者、建议者,因不担责或担轻责,谈论决策或可随意。承担决策重任,未来看不清、不确定,后果好坏关乎企业生死存亡,涉及个人切身名声损益,应对如此持续存在的压力挑战,就极易让人心力憔悴、感觉崩溃。

有个故事,大人问小孩,怕牙医还是怕黑暗?小孩说,怕黑暗。问:为什么?小孩说,黑暗中可能躲着两个牙医。华尔街有句名言,“市场最怕不确定!”尽管不确定也可能隐含着更好的发展机会,但因模糊看不清,就是让人讨厌。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项保华精特新力作,三十多年凝炼,浓缩十万余字。本书聚焦不确定时代,人生无常,社会浮躁,世界喧嚣,变乱动荡;修炼洞见,做好决策,穿越未来,活出精彩!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 章 目标定位
本章讨论的目标定位,通常涉及对现状、理想、差距的评估。现实中,当差距大到足以引起重视的程度时,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做点什么,即采取决策行动。这里所提到的“想”“要”“做”等,实际上就隐含了对于决策目标的考量。
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想要的,涉及希望、理想、欲望、渴求等,如增加收益、改善现状、逼近理想、缩小差距等。
另一类则是回避不想要的,涉及各类戒规、律令、禁忌、避讳等,如降低风险、防止危机、避免意外等。

“要”与“不要”,是对目标的最本质与最直白的表达。例如,平常人们谈到的,“有什么不要有病,没什么不要没钱”;企业战略决策考虑的,追求持续发展,防止败落消亡。无意中,人们会太多关注“要”,相对忽视“不要”。
目标定位,难在适度。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对正面想要的过度追求,结果酿出了自己原本不想要的苦果。例如,为应对市场爆发性增长,过度强调规模快速增长,不惜高负债扩大产能,这样,一旦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后果堪忧。

在影响目标确定的众多因素中,有些是人们大脑能够意识到的,另有些则是在不经意间进入大脑思考之中的,它们对目标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决策目标,若能自问“这真的是我内心所追求或需要的吗?”或能厘清这一点。
人们很想要、很想做的,通常也会被认为,这就是内心追求或希望所在。新近研究表明,很想要、很想做,甚至忍不住、熬不牢,急切地想采取行动,实际上就只是一种对行动本身的习惯性渴望,其后果并不一定真的为人们所需要。

关于是否内心真正需要的思考,涉及目标“值不值”的判断。对于同一事物或事件,不同的人,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情境下,可能都会有不同的价值评判,在这看似主观随意性的背后存在着内在的客观逻辑性。
显示全部信息
书摘插画
插图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