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哈佛极简中国史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哈佛极简中国史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17-01-02
编辑推荐


(1)大家小书:东亚史巨擘阿尔伯特•克雷格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史入门读物。

阿尔伯特•克雷格为汉学巨擘、东亚史权威,早年师从费正清、赖世和、史华慈、杨联陞等大家,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哈佛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他毕生研究淬炼而成的经典力作,篇幅精炼,脉络清晰,用280页就写出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荣辱兴衰。

(2)畅销经典:欧美广受欢迎的中国文明读本,凝结西方众多汉学家研究精华。

哈佛大学新生了解中国史必读的*本书,畅销欧美十余年的中国文明入门读本!融汇数代汉学家研究精华,包弼德、欧立德、孔飞力、傅高义等数十位汉学家联袂推荐、鼎力支持!

(3)聚焦文明脉络:拨开繁冗的历史细节,精准把握中华5000年文明的演变轨迹。

《哈佛极简中国史》让我们在见证王朝兴衰的同时,真正理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长时段演变,这些才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根本所在。不用知道很多铺天盖地的历史史实,你也可以同样掌握中国历史的脉络!

(4)颠覆传统:以全球史的视角、大历史的眼光,成就中国历史叙事的新格局。

克雷格作为东亚史权威,站在世界史的高度,借用大历史的眼光,尤其关注同一时段中西方历史进程的不同。在本书中,克雷格考察中国不断重建统一帝国的独特命运和深层动力,重新思考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对外关系、丝绸之路等的地位和意义,等等,对中国读者而言都极富启发性。

(5)图文并茂:近百幅精美图片,再现中国传统文明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景象。

精心挑选各时代*代表性的器物、书画、壁画等艺术作品,立体展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文明成就,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6)全新修订:中文版译自*修订英文第3 版,观点、内容、视角力求*。

克雷格依据*研究成果,对全书每一章内容都做了全新修订,增加了部分新观点、新材料、新视角,不断更新读者对中国史的认知。 
内容推荐

《哈佛极简中国史》是东亚史巨擘阿尔伯特•克雷格的经典之作,也是欧美广受欢迎的中国史入门读物。相比其他世界古文明,中国的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不被湮没,是其独有的命运,原因何在?克雷格将在本书中回答这一中国历史的终极之问。他同时提醒我们,唯有透过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演变,我们才能理解现代中国。

《哈佛极简中国史》勇于打破传统中国史学叙事方式,将中国历史放在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中予以考察。从诸子百家争鸣的早期中国,到构建最早帝国的秦汉,从帝制时代高峰的隋唐宋元,到帝制时代晚期的明清,最后到步履蹒跚、探索出路的近代中国,克雷格以他者之眼、同情之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荣辱兴衰。

克雷格融汇西方汉学最新研究成果,力图呈现出中国文明的不同面貌。从来没有一部讲述中国历史的书,能像《哈佛极简中国史》一样,在280页的篇幅内,就能让我们在见证王朝兴衰的同时,理解跨越王朝更迭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长时段演变,深刻体会历史上中国人的思想和感情。

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同样面临蛮族威胁,解决方法有何不同?公元6世纪后,为何欧洲陷入长期分裂,中国却能不断重构统一帝国?不同于阿拉伯人受宗教狂热驱使的扩张,蒙古人征服当时大半个已知世界,他们的动力何在?……

全书始终站在全球史高度,对同时段的中外历史做了一系列有趣对比分析,极富启发性。通过这部“世界中的中国史”,我们必将不断获得对中国历史的崭新认识。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克雷格(Albert M. Craig)

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赖世和日本研究所主席,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1949 年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哲学系,1959 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荣获古根海姆奖学金、富布莱特奖学金,先后前往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庆应大学访学,1988 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旭日章。

代表著作有《明治维新时期的长州》(1961)、《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1989,与费正清、赖世和合著)、《世界文明的遗产》(2000)、《哈佛日本文明简史》(2002)等。

目  录
前 言…………007
第1章早期中国…………016
起源: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017
青铜时代早期:商朝…………021
青铜时代晚期:西周…………028
铁器时代:东周…………031
铁器时代:中国哲学的诞生…………036
历史视野中的早期中国思想…………051
第2 章中国最早的帝国及其后时期…………056
秦统一中国…………058
西 汉…………063
东汉及其后时期…………078
汉代思想与宗教…………086
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最早的帝国…………095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前 言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文明延续至今,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文明都被后来与之迥然不同的文化浪潮淹没或取代了。诚然,中国文明也非一成不变,它始终在发展变化,尽管融合了外来的影响,但从未被完全淹没。公元7 世纪到8 世纪时,中国的文字体系、哲学和技术传播到了日本、朝鲜及越南,确定了今日之“东亚”的范围,中国的诗歌、文学和艺术在这一地区依然具有影响力。如今,中国是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核大国,经济增长迅猛。要理解当今世界,必须理解中国,为此,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
本书最早是《世界文明的遗产》(The Heritage of World Civilization)一书中“中国”数章的扩充。再版时对这些章节进行了大幅修订,并将原先用罗马字母表示的中文名称和术语改为拼音。此次第三版的每一章又做了进一步修订和增补。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早期中国

本章概要
起源: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早期:商朝
青铜时代晚期:西周
铁器时代:东周
铁器时代:中国哲学的诞生
历史视野中的早期中国思想

起源: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中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十万年前的北京人(直立人),其遗迹最早发现于中国北方的平原地区,此后在其他地区也陆续发现。北京人身高约1.5 米,脑容量比现代人的小。北京人与“爪哇人”和在非洲、中东及欧洲发现的多种直立人相似,这些早期人类依靠捕猎野鹿和其他动物以及捕鱼、采集生存,男性比女性体形略大,劳动可能存在性别分工,女性从事采集。关于他们的语言能力、社会关系和信仰我们无从知晓,但可以确知的是,他们使用碎石制造工具,并用火烹饪食物。一些头骨上存在的猛烈敲击痕迹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吃人脑。
脑容量较大的现代人类(智人)最早在距今10 万年前在非洲出现,在约距今5 万年前来到中国,取代了北京人。他们使用火,并用精良的石片制造工具。通过在考古现场发掘的含有工具的连续地层,旧石器时代的历史进程若隐若现,并且这些工具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点。智人掩埋逝者。由于人类仍然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人口数量依然稀少。这样的制约在今天有助于保持物种之间的平衡,比如阿拉斯加的鹿和狼。
显示全部信息
书摘插画
插图
显示全部信息
标签: 哈佛 中国史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