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汪曾祺散文集:人间知味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汪曾祺散文集:人间知味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18-03-31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佛系作家汪曾祺被称为“中国士大夫”,是传统时代的光芒。他是极少数打通了士大夫和民间两个阶层的作家:他的文章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珍稀品种,对汉语的运用和把握堪称典范,又是接近人间烟火的作家,是很接地气的“生活家”。

2. 编排创新:与同类版本相比较,我们的特色在于编排上的与众不同。按同类主题归类,本书分为四辑“吃食”“风景”“性情”“掌故”,全景式展现汪曾祺作为“中国纯粹文人”的人生趣味和生命格调,由浅入深拓宽读者对生活的多层次感受。 

3. 增加注释:对于文中重要疑难知识点增加了注释,也保留了汪曾祺原文的注释。

4. 装帧精美:双封(外封 里封)豪华装帧,粉色环衬,文前附赠彩色插页,封面图画为汪曾祺手绘真迹,尽显大师文人情调。每篇附录写作时间和发表日期。从封面到内文,属于一个纯粹的汪曾祺的世界。

5. 收入汪曾祺亲笔书法、插画:附赠汪曾祺本人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文、画、字相得益彰。

6. 收入汪曾祺写美食、品生活的经典散文:帮助读者全方位接触这位很有生活气息的散文大家,他善于品尝美食,能看透一草一木的韵味,对人间食事住行的品评有广度,有知识厚度,有真实的性情,深懂生活之“趣”。

7. 系统呈现汪曾祺的生活美学

他以古典文笔传递现代人的生存趣味,让人感觉生活安乐、闲适之美。以吃为例,他不仅爱吃,还把吃解说成极有趣味的享受,读他的文章会“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推荐:“拍摄《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汪曾祺美食文化的影响。他的话语体系可以高大上,也可以特别特别接地气,我们做《舌尖》努力地想往汪老这个方向靠。”

 
内容简介

《人间知味》是汪曾祺的散文集,以生动自然的随笔,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从四方美食谈到生活,一蔬一菜中能溢出乡愁;从一草一木谈到文化,无论春华秋实,还是鱼虫鸟兽,以及闹市见闻,乡间怀旧,都流动着中国的古典韵律和民族特色。在他的笔下,流露出人生的幸福感受,嘴里噙着中国菜的香,观赏着山川江湖的美景,脑海里是熟悉的乡土,在岁月里随遇而安,在生活中自得其乐。

他的美文便是人们生活的日历。从人们的口味出发,娓娓道出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以贴近人心的亲切笔调,把人从沉郁贫乏的时光中解放出来,发现日常生活的有趣。例如,萝卜、豆腐、鱼肉……都是让人兴奋的美味,也是美好生活的音符,入口还能入心,只稍稍闲笔,就令人不禁想要像他一样,淡然感慨:“活着真好呀!”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生于传统士大夫家庭,从小受诗书字画熏陶,抗战初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师承沈从文,被学界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金庸誉之为最具“中国味”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中,有百年历史,有五味三餐,循着中国人的记忆,深植在现实生活之中,在“文革”后唤醒了一代沉睡的灵魂。散文独树一帜,颇具古典文学遗风,淡而有味,浑然天成,像艺术家畅谈食事住行,引领美文潮流;小说衔接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断裂,把人间描绘得如同风俗画,涵盖世间百态,为民间文化传承基因,堪称“文化小说”。

作为改变时代的文学巨匠,他以最有中国味道的文字,在这个时代承担着新的使命,将中国人的记忆和心灵,与我们的文化传统相连。让经历世俗波澜的人们,品尝种种人生滋味之后,在最平常的一饭一事中,也能感受生活的乐趣。

目  录
吃 食

四方食事
五 味
吃食和文学
故乡的食物
故乡的野菜
葵·薤
食道旧寻——《学人谈吃》序
肉食者不鄙
贴秋膘
手把肉
鱼我所欲也
鳜 鱼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著名文学家沈从文

●读大陆的作品,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
——著名武侠作家金庸


●像曾祺这样下笔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没有了。他的语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民国才女张兆和
显示全部信息
免费在线读
《五 味》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直瞪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
这在山西人是大事。
山西人还爱吃酸菜,雁北尤甚。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子,榆树钱儿。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我和贾平凹在南宁,不爱吃招待所的饭,到外面瞎吃。平凹一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笋肉丝氽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作“老友”。
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是名菜。
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把好好的饭焐酸了,用井拔凉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了三碗。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
四川夹沙肉用大片肥猪肉夹了洗沙蒸,广西芋头扣肉用大片肥猪肉夹芋泥蒸,都极甜,很好吃,但我最多只能吃两片。
广东人爱吃甜食。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卖芝麻糊、绿豆沙,广东同学趋之若鹜。“番薯糖水”即用白薯切块熬的汤,这有什么好喝的呢?广东同学曰:“好嘢!”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乡下人,六十多岁了。她还有个婆婆,八十几了。她有一次要回乡探亲,临行称了两斤白糖,说她的婆婆就爱喝个白糖水。
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菜农也有种的了。农贸市场上有很好的苦瓜卖,属于“细菜”,价颇昂。
北京人过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爱吃了。
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
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显示全部信息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