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用一个个温暖有趣又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剖析中国家长在培养孩子路上共通的困难,并给出了亲身实践并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1) 孩子集体生活中的心理落差如何疏导
2) 阅读习惯如何养成
3) 学科短板如何提升、英文学习如何加强
4) 课外课如何安排
5) 金钱观、消费观如何培养
6) 独立、自律的性格如何养成
在现代社会,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压力,每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多少都有一些焦虑。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如何陪伴和引导,让亲子双方都能避免焦虑,从容充实,是钱儿妈、钱儿爸创作这本书的初衷。
从《老师来电话了……》牵扯出的孩子集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到《我们家孩子全部的课外课安排,都在这里了》包含的父母对孩子课余生活的引导,每一件事都是中国家长普遍关心的。如何帮孩子克服因学习压力增加而产生的倦怠情绪?如何帮孩子养成持续性阅读的习惯?如何帮孩子找到有热爱、有坚持的课外课状态?如何引导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养成健康独立的人格?作者夫妻俩着眼于一双儿女的教养,重点回顾小学五年级儿子的成长历程,真实分享他们育儿路上遇到的坎、绕过的弯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几十个小故事,笔触幽默温暖,其中自然流露着为人父母的甜酸,能让每一个家长会心一笑。家长们在茶余饭后轻松翻阅几页,或许就能解答心中的困惑,缓解育儿路上的焦虑。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当下父母为自己为孩子赋能的有效方式。这本书会让每一个家长更加珍惜为人父母的过程。
——恽梅 《父母必读》主编
在一件一件小事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这对父母通过与孩子有效的沟通,逐渐在育儿理论和回应孩子需求之间找到平衡,这种“平衡的能力”大概是我们所有心怀焦虑的家长都该学习的。
——粲然 童书作家 三五锄教育创始人
努力不是一种天赋,而是后天习得的韧劲。督促孩子,不是意味着要逼他含泪坚持,而是帮助他发现问题,适度调整。钱儿妈在细节上与孩子的沟通值得学习,不故作从容,也无惧焦虑,适时、适度地给予孩子需要的陪伴。
——蔡朝阳 书评人 儿童阅读推广人
我能感觉到他对我们的处理方式心中欢喜,甚至还有小小的感激。有时他会告诉我:“妈妈,我其实不想这么做,可我就是没法控制自己,就想看一会儿再写作业。”通常我们会如他所愿,让他看上一小会儿再去写作业,同时告诉他这没关系,人人都有这样的时候,不过分就好。
此时我心中总会想起两件事。第一是每逢有人跟我讲可乐对身体的影响,我就赌咒发誓再也不喝了,可每次掐紫了大腿都拦不住伸向冰箱的手,这与儿子放不下漫画书的手,没有本质不同。第二是曾经老师跟我说的话,没有孩子本质上想做不好,他们都想做最好的自己。
儿子学校的校服店有个老师特别有意思,每次我去买东西,她总拦着我。我想买两件衬衫,她就给一件;我想买四双袜子,她只给两双。
开学第一天儿子就把唯一的领带丢了。我想去一次性买三条慢慢丢,可她非让我只买一条。我于是跟她聊:“你太奇怪了,哪有人家愿意多买你不卖的呢?而且衬衫一件,领带一条不够啊,很容易就丢了,还得来买。”
她特别沉稳地说:“你给他准备很多慢慢丢,未必就好。低年级的时候,允许他们丢,但是讲清楚,衬衫穿一件备一件,领带西装都只有一件。丢一次买一次,每次丢了就跟他们讲下次注意点儿,不必责骂。这样他们心中会警惕,提醒自己丢了就没了,会慢慢用心起来。这和他们知道家里有一堆备选的衣服,可以随便丢,是完全不同的心态。在一个尺度内允许他们犯错,一直犯到不会再犯了,总会有那么一天。你看现在高年级的孩子,很少有丢衣服的。低年级的家长,一次买得越多,孩子丢得越多。可有意思了。”
然而让我非常意外的是,从那之后,按以前概率一个月至少要丢三两回衣服的儿子,不但衣服再没丢过,连比较小的领带、袜子、手套,连带水杯等,再没丢过一件东西。每天放学他即便脏成“匪兵甲”,也会“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地把全部家当带回家。
这些小事,让我常常思考,我们可以怎样去爱孩子,又应该如何去给予他们恰切的约束。唠叨和无尽的大道理显然无益,责罚吼骂能起到多大作用也未可知。可是在选择与孩子平和相处的路上,我真真切切看到了孩子的进化。
如同写作文那般,你可以把自己的经验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们,聊着天,讲着故事就做到了,比起吼孩子“不知所云,写得一塌糊涂”,显然前者更能启发和有效引导孩子。而在底线范围内的“不责罚,见一次提醒一次”的方式,让我们收获了一个精神上松弛不紧绷,情绪上积极努力,不再试图反抗,特别容易沟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