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PDF,TXT迅雷下載,磁力鏈接,網盤下載

《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PDF,TXT迅雷下載,磁力鏈接,網盤下載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16-10-30
編輯推薦

1.當代大家講讀曆史名著。

1)張國剛教授潛心研究《資治通鑒》數十年,以學者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反思力來探討《資治通鑒》留給後人的曆史智慧。

2)從原典出發,以學者的史學功力解讀傳統經典,以士人的經世情懷關照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2.   講解傳統文化的新高度:中西文化比較的大視野 貫通古今的宏闊思維。

1)張國剛教授是著名的中古史研究專家,也是國內中西文化關係研究的先驅大家。中西會通的學術大視野下談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新意迭出,耳目一新。

2)精心選取二十個影響中國曆史發展的關鍵點,從春秋前期的三家分晉到大唐盛世的終結,通貫曆史,聯動古今。

3.   麵向大眾的通俗講法,把浩繁的古典原著濃縮為大眾樂讀的智慧精華。

1)以講故事的形式,用通暢淺近語言,向大眾講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有學者的高度、思想的力度、麵向的廣度。

2)文本貼近《資治通鑒》原典、解讀貼近日常生活的大眾曆史讀本。

3)一本書讀懂《資治通鑒》的同時,也明白了為什麽毛澤東會讀十七遍《資治通鑒》,為什麽曾國藩會認為《資治通鑒》是一本*好的經世治國之作,為什麽曆代大學者會認為《資治通鑒》是“必不可無之書”。

 
內容推薦

  張國剛教授潛心研讀《資治通鑒》數十年,以中西文化比較的視野寬度、貫通古今的思維高度,精心選取《資治通鑒》中影響中國曆史發展的二十個關鍵點,以現代思維總結文化精髓,以生動語言講《資治通鑒》裏的經世治國、修身用人之道,曆代政治得失、世事興衰變遷之跡。

  《<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從《資治通鑒》的文本出發,以影響家國大政的關鍵點為關照,生動、簡明地講述了從春秋前期的三家分晉到大唐盛世的終結的中國曆史,書中不僅有忠於原典的曆史場景再現、人物言行鉤沉,更有張國剛教授獨到深刻而妙趣橫生的分析講論,令一部體量浩繁的古典文獻《資治通鑒》一變而為輕鬆易讀、精辟通達的曆史讀物。是一部當代大家講解曆史名著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張國剛,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曆史係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為聯邦德國洪堡學者,主要致力於中國古代史、中西文化關係史的研究。為清華大學本科生、學堂在線網絡課堂以及社會各界講授《資治通鑒》,頗受歡迎。2014年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主要著述包括《唐代藩鎮研究》《佛學與隋唐社會》《唐代家庭與社會》《中西文化關係史》《文明的對話:中西交流史論》《明清傳教士與歐洲漢學》《從中西初識到禮儀之爭:明清傳教士與中西文化交流》等。
目  錄
導論/1
第一講 三家分晉/1
曆史自古分分合合。三家分晉的曆史告訴我們,一個領導者的基本素質和領導能力是帶好隊伍,不光自己要謙虛謹慎地處理國務政務,而且要讓人願意跟你走,願意為你做事。同時,一個真正優秀的人才,應該比別人更加謙卑。有擔當、有事業、有未來的人,尤其將來可以成為領袖的人物,應該比別人更自律。

世界上的許多事情,不是完全靠主觀努力就能夠解決的,如果不能因勢利導,隨機應變,很可能就要碰壁。所以既要目標堅定,又要步履穩妥,這是成事者應有的風度。

一 智伯覆亡/7
二 魏國崛起/11
三 吳起悲劇/17

第二講 商鞅變法/25
商鞅變法在中國曆史上的意義,怎麽估計也不會過高。它不但奠定了秦國統一的製度根基,而且對之後兩千多年中國的政治、社會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譚嗣同說過:“兩千年來之政,秦政也。”毛澤東也講:“百代都行秦政法。”
顯示全部信息
前  言
  導論
  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度,中國的曆史典籍浩如煙海。古希臘則是一個哲學的國度,希臘人重視哲學和科學,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希臘三傑名震古今。中東、北非(閃族來自北非)、南亞分別是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佛教的誕生地。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最重視曆史。在汗牛充棟的曆史著作中,《資治通鑒》是最著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資治通鑒》的第一個特點是通。它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通史,可以說是大而通。它篇幅大、字數多、年代長。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宋太祖趙匡胤建國前夕,凡1362年,含周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各朝的曆史。全書正文有三百多萬字,司馬光參考了三百多部著作,對於史料矛盾或記載不清之處,還進行了比較、考訂,撰寫《考異》三十卷。為了編撰這部書,司馬光和他的團隊(當時著名史學家劉攽、劉恕、範祖禹等)前後花了十九年時間。元祐元年(1086)最終定稿,六年後刊行。現在通用的版本是中華書局出版的點校本,加入了元代史學家胡三省的“注”及有關附錄,排印出來有六百萬字。
顯示全部信息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
第三講 縱橫捭闔

  商鞅變法為秦國奠定了政治的製度基礎,包括法律製度、行政管理製度、郡縣製、基層鄉裏製度、軍功爵製度、激勵機製,以及各項經濟製度。但是盡管如此,製度再好,如果沒有高超的對外發展戰略,沒有切實的發展路徑,要以西北一隅之地,單打獨鬥之力,吞並唇齒相依的山東六國,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六國合縱抗秦,對於崛起中的秦國,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怎麽化解這些威脅呢?秦國有個外交戰略,叫做連橫。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合縱連橫。合縱,是山東六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連橫呢,是秦破解合縱的方法。據說著名縱橫家張儀,就是連橫政策的首創者,他曾經用一些忽悠的手段來欺騙楚懷王,破壞了齊楚之間的結盟。但是連橫隻能破壞對方的結盟,六國並不會因此就消失,最後還是要靠軍事力量來消滅六國。但是,如何選擇打擊的重點,打擊的次序和策略又該怎樣設計呢?這是秦國在連橫政策之外,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資治通鑒》給我們展現了秦國對外戰略的一個發展的路徑,即他如何處理跟六國關係,如何選擇打擊重點等,這個戰略有三次大的階段性變化。
  第一個階段是秦惠文王時期,采取避重就輕,攻滅巴蜀的策略,鞏固好戰略後方,不事張揚地發展自己的勢力。
  第二個階段是秦昭襄王時期,實行遠交近攻,不斷地蠶食諸侯的策略。
  第三個階段就是秦王政了,即後世的秦始皇,他用收買、暗殺、離間等手段破壞六國人才,然後再實行各個擊破的策略。

  一 南取巴蜀
  我們先講第一個階段:避重就輕,因勢製宜。
  這個策略是在秦孝公死後,太子駟即位,即秦惠文王時期實行的。周顯王三十一年(前338),秦孝公去世,年僅十九歲的太子駟即位,史稱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在其老師公子虔等的煽動下,車裂商鞅,但是商鞅的變法依然繼續推行。之前我們討論過,在秦國人看來,這個變法不是商鞅創始的,而是秦獻公、秦孝公以來一貫的政策,商鞅隻是一個具有創新性的踐行者。所以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繼續推行對內修明政治,對外蠶食諸侯的發展路徑。秦惠文王用魏國人張儀為相、司馬錯為將(司馬錯是司馬遷的八世祖),連連攻打魏國、韓國,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秦國咄咄逼人,使六國陷入恐慌。
顯示全部信息

点评